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江西于都,貧困戶占全縣農業人口戶數的15.55%,扶貧任務艱巨。于都縣采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光伏產業平臺為農民“借光”扶貧脫貧的新模式,以實現政府、銀行、企業和貧困戶多方共贏的局面。
建議
(一)加大光伏扶貧項目落地的資金支持,創新光伏扶貧融資模式。光伏扶貧針對的群體是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貧困村,資金籌措是影響項目落地的關鍵因素。國家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光伏產業扶貧,也可通過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引導,對參與投資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要進一步創新光伏扶貧融資模式,采取扶貧小額貼息貸款、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運營等方式,以確保光伏扶貧融資順暢,推動光伏扶貧規模化發展。
(二)開創多種光伏扶貧新模式,促進光伏扶貧多元化融合發展。針對貧困戶特點找到最有效的扶貧手段,需要多項措施并舉。可以探索將光伏與種植養殖、鄉村旅游、消費觀賞、休閑娛樂集合起來綜合發展,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創造產業高附加值。應大力支持光伏與農業和鄉村旅游集合發展,打造多樣化的農業綜合體項目,形成產業規模,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和提升。
(三)開辟光伏扶貧補貼及優惠綠色通道,提升光伏扶貧市場化運作能力。應加大光伏電價扶貧補貼力度,開辟光伏電價扶貧補貼及優惠綠色通道,保障項目順利運營。在農業綜合體和工礦企業光伏扶貧項目上應給予補貼傾斜,適當提高補貼額度,加大政策優惠力度,促進項目市場化發展,從而使貧困戶獲益。
(四)以光伏扶貧為契機,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要完善電網發展規劃,對重點扶貧開發的貧困地區加大電網升級改造力度,解決村變電站接入容量小等問題,確保各鄉村具備開發建設光伏扶貧項目的基礎條件,改善農村電網質量,降低線路損耗,提高輸送電量,使電網接入能力與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需求相匹配。
作者:廖偉生 段桂生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