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和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屬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時是免費的。雖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已經建成卻不使用,就是純粹的經濟損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保爾森基金會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表示。
原標題:中國能源不應再“棄綠”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王卉
“風能和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屬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時是免費的。雖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已經建成卻不使用,就是純粹的經濟損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保爾森基金會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表示。
在中國,由于政府定價、市場缺失等多種原因,使人們誤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燃煤發電更貴,導致多地棄風、棄光包括棄水問題逐年加劇。
棄風、棄光、棄水問題逐年加劇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擴大,中國新能源市場消納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棄風、棄光包括棄水問題逐年加劇,已成為當前制約新能源發電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2015年,美國的風電并網容量僅為中國的58%,但風力發電量卻超過中國。侯安德稱,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棄風限電導致的電費損失累計約510億元人民幣,多消耗了原本可以避免的4.3億噸原煤。
以河北省張家口為例,該市已被列為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贏得2022年冬奧會的聯合主辦權,雙方都致力于把這一屆冬奧會變成綠色冬奧會,這就包括要大幅度使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之前張家口城市規模較小,用電需求并不大,不足以完全消納本地的清潔電力,導致張家口棄風率一直居高不下。
史立山表示,在加強跨區輸電網的建設,完善落實支持新能源發展政策方面,國家能源局也做了很多技術和管理上的探索,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在史立山看來,新能源發展必然要擠占常規能源發展的一些市場、空間,在當前用電需求增長非常緩慢的情況下,這一矛盾會更加突出,因此存在一個重大利益的調整問題。
“燃煤電廠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未來幾年,中國政府顯然要處理煤電行業的閑置資產。”侯安德對記者表示,中國面臨的困難很多,不僅在新能源的運營方面,在立法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變革。
保爾森基金會的執行主任莫爭春則認為,京津冀地區是最有潛力解決棄風問題的地方,“探索出來的很多經驗,可以到其他省去復制”。
作者:王卉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