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和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屬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時是免費的。雖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已經建成卻不使用,就是純粹的經濟損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保爾森基金會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表示。
可再生能源其實更經濟
風電和光電不需要更多技術“突破”,就可以實現經濟效益。世界上風力和光照充足的大部分地區,風能和太陽能已經實現平價上網。美國今年沒有再建新的火電廠,以當前價格和技術水平來看,只有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還有經濟效益可言。侯安德斷言,煤炭開采企業和燃煤電廠將逐漸被淘汰出局。
然而在中國,由于調度系統的偏差、電力現貨市場的缺失、以及政府設定電價的做法,使人們誤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燃煤發電更貴。
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加上電力調度系統改革,侯安德認為這些將有助于糾正這種偏差。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政府已經承諾推動綠色電力調度。綠色調度是經濟調度的一種形式,在燃料和其他邊際成本之外,還考慮發電的環境成本。
如果把燃煤發電污染空氣導致的大量疾病和致死人數計入成本,只能更加凸顯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侯安德表示,即使不考慮環境成本,只要電力市場改革道路正確,風能和太陽能眼下在中國仍是經濟的發電資源。
某高級分析師戴翎松強調,可再生資源的運行成本幾乎是零,所以“我們應優先考慮發展可再生能源”。
借鑒德美經驗
從德國來看,在某些時段,太陽和風能都非常充足時,太陽能、風能幾乎占到整個德國所需能源的85%甚至90%。
侯安德介紹,中國棄風率高達15%,但是德國的棄風率大概只有1%,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這一數字甚至低于1%。
實際上,美國得州2009年棄風率達17%,與中國現在的狀況差不多,隨著政策調整,其風能裝機容量翻了一番,同時棄風量也大幅下降。
侯安德表示,解決棄風問題,需要有很大的改革決心和投入,包括對于電力系統的控制和調度政策也要進行調整,還要考慮到配電網的建設成本。
美國Brattle咨詢公司分析師楊穎霞在對美國得州和內蒙古的比較研究中注意到,輸電線路的鋪設,對于解決可再生能源整合、降低棄風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國家能源局已批準建立4條輸配線路,這些都是連接內蒙古和其他地區的,楊穎霞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努力。
現在火電廠仍然是中國發電的主力軍,展望未來,楊穎霞稱,如果我們能夠將更多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并網,整個電力使用將會變得更加綠色、清潔。
作者:王卉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