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事關國計民生。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中方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其中特別要抓住的重點之一,就是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當全球能源發展面臨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三大難題時,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
中國行動,將“包袱”變為資產
“構建運轉良好、開放、競爭、高效、穩定和透明的能源市場,建設能更好地反映世界能源版圖變化、更有效、更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構,塑造一個負擔得起、可靠、低溫室氣體排放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同時利用好能源資源和技術。”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這樣強調。
在中國推動下,今年4月G20協調人會議發布了G20歷史上第一份《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在G20峰會成果文件中,中國協調各方意見,主導形成了氣候變化融資的相關內容。
杭州峰會開始前,中美交存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雖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任務依然艱巨而緊迫,但能得到中美兩個大國支持“令人極度振奮”。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認為,G20杭州峰會在推進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歷史性突破,中國向世界展示出卓越領導力。在中美兩國的帶動下,截至9月21日,共有60個國家交存批準文書,《巴黎協定》生效的兩個門檻已有一個達到。
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并明確了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作為今年G20主席國,中國將綠色金融列入G20議題,倡議發起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該小組提交的《二十國集團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在全球財經政策層面和金融界產生積極影響,不少國家和地區正開始考慮規劃和加速發展本地的綠色金融。今年前7個月,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約180億美元,占全球同期發行的綠色債券40%以上。
“中國綠色金融給國際投資者帶來很好的機會。”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首席財務官萊斯利·馬斯多普告訴本報記者,隨著中國綠色金融向社會資本開放,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將對中國綠色產業躍躍欲試。今年7月,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首發綠色金融債券,并錄得3.1倍的認購倍數。據悉,該銀行在未來6個月內還將在華再度發行10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
中國不僅自己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也推動國際社會共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G20杭州峰會能源部長會議成果文件中首次提出將能源普及的重點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擴展到尚有5億無電人口的亞太地區,并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達瑪·蓋伊認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尋求綠色發展方面向其他國家作出了表率,展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保爾森基金會高級顧問戴青麗認為,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正在擔當“領頭羊”,將改善環境的“包袱”變成資產。
作者:王新萍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