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內蒙古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批準和指導下,開展電力多邊交易試點,通過在發電、用電兩端引入協商、競爭機制,實現了大工業用電價最低可下調約0.08元/千瓦時,新興產業等特殊行業用電價最低可下調近0.12元,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電費負擔,并發揮了穩定電廠負荷和地方穩增長、調結構等多種作用。
原標題:電力多邊交易大幅降低企業成本 試點地區希望進一步提高電價市場化水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任會斌
2010年以來,內蒙古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批準和指導下,開展電力多邊交易試點,通過在發電、用電兩端引入協商、競爭機制,實現了大工業用電價最低可下調約0.08元/千瓦時,新興產業等特殊行業用電價最低可下調近0.12元,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電費負擔,并發揮了穩定電廠負荷和地方穩增長、調結構等多種作用。
與此同時,內蒙古的電力多邊交易試點也面臨著電價市場化改革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發電企業市場主導力強等瓶頸制約,需要進一步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完善制度設計,以提升成效。
兩端協商 傳導價差
內蒙古煤炭、風能、太陽能富集,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十一五”以來電力工業發展較快,但是本地負荷小,電力外送能力又有限,窩電、棄風的現象嚴重。以火電為例,內蒙古電力公司預計,今年蒙西電網的火電公用機組運行時間僅在4000小時左右,大幅低于5500小時的設計指標,電力供求矛盾突出。
與此同時,工業占內蒙古生產總值的近50%,穩工業是穩增長的重要基礎。為此,經原國家電監會正式批準,2010年5月內蒙古啟動了電力多邊交易試點。
記者從內蒙古電力公司了解到,為實施電力多邊交易試點,內蒙古電力公司搭建了交易平臺,為發電、用電企業提供交易注冊、交易組織、電費結算、信息披露、監督等服務。內蒙古經信委、發改委等部門則負責交易主體管理、規則制訂等工作。具體做法是:
——實行“自主協商、價差傳導”的定價模式。按照國家“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電改精神,讓用電與發電企業自主選擇交易對象,以國家標桿電價為基礎,在設定的區間內協商優惠幅度,價低者供。然后,發電廠上網電價、電網售電價同步下調,把優惠額傳導給用戶。電網僅作為交易橋梁,不從中取利。
內蒙古經信委主任王秉軍說,目前蒙西地區火電的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2772元,與大工業企業交易最低可下浮30%,折合0.08316元。從今年7月起,新興產業用電的最大優惠額為0.1188元,降幅超過40%。從去年起風電也納入交易,上網價最低下調0.2272元。
——交易向蒙西電網所有符合產業、環保政策的公用火電機組開放,風電場自愿參與,目前光伏電站參與交易的方案還在研究。截至今年8月底,參與的火電企業有40家,風電場113個,涉及裝機3000多萬千瓦。
近年來,用電企業的準入門檻不斷降低,今年要求年用電量在1000萬千瓦時以上。對用電量較小的企業,下一步擬通過代理售電公司參與交易。
——交易有序擴大、適度競爭。目前交易僅限于準入工業企業的生產用電,以協商交易為主,競價交易為輔。鼓勵就近交易,規模也是逐步擴大,以減輕對發電企業的沖擊。交易周期以月為主,風電按日交易。
作者:任會斌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