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較大能源供需缺口、能源價格過低導致的能源需求過快增長乃至浪費成為埃及能源市場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受近年埃及國內政局變動影響,埃及的能源投資幾乎中斷,政府拖欠國際石油公司的債款不斷累加。埃及正試圖通過能源改革和對外合作走出能源困惑和能源危機。
記者:中核集團與埃及政府簽署了核能諒解備忘錄,今后埃及是否會在核能方面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伊薩姆·沙拉夫:對于埃及來說,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能源非常重要。埃及發展核電站是緩解國內能源供求壓力的一大舉措。鑒于埃及的重要地理位置,我們非常希望通過埃及的發展,可以更好地惠及整個區域協同發展。對于埃及有利的能源項目,整個區域發展一定程度上也都將受益。核電站的建設,將對保障周邊地區的能源供應并帶動經濟發展,從而助力埃及經濟起飛。通過各方的協商,未來核能及其他能源項目都將有所推進。
記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何更好地融入區域能源發展?
伊薩姆·沙拉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各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對能源發展及其他經濟合作需求不盡相同,但一定都會從這項戰略倡議中獲益。因此沿著這條道路各國可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全球化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能源共享也是必然趨勢。各個沿線國家不是分散的支點,而應被視為一個整體的區域市場,這點非常重要。將不平衡的發展現狀變得趨于平衡,利用每個國家的獨特優勢并將其充分利用,實現共贏。
記者:未來中阿能源企業應繼續加強合作、妥善應對挑戰,維護兩國能源合作積極發展的良好勢頭。您對未來中埃能源及其他領域合作有何期許?
伊薩姆·沙拉夫:埃及在能源規劃、設計、運營、維護、管理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前景和潛力,去加深埃及與中國能源企業的合作,我認為未來在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非常多。我也希望埃及能夠在能源及其他領域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同時完善兩國之間的投資保障機制,維護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合作能夠真正取得成功。
比如埃及正對蘇伊士運河走廊進行開發,需要在規劃設計、基礎設施、電力能源、資本技術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這恰好與中國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政策相契合。
作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