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新能源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從大環境看,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在此形勢下,探索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模式,研究發展道路很有必要。而在新能源由小規模向大規模的轉型過程中,協同發展不可或缺。特別是在發展初期,新能源開發的需求和消納能力拓展同樣重要。供需側管理同時推進是更深層次的協同發展問題。
近些年地熱發電增速落后于風電和光伏發電,主要原因在于地熱發電系統更新改造的成本比較高,且技術成本高,同時地熱發電基建的周期較長,并網受資源分布影響較大。目前的地熱發電占比較小,主要受之前建成的電廠發電規模較小制約。然而,一旦風電、光伏發電發展起來,各種基礎設施以及電網隨之完善,西部創立新能源發電集群的條件就會慢慢成熟起來,地熱發電的概率就會增大。屆時,西部的新能源未來有可能形成的格局是風電、光伏發電與地熱發電并駕齊驅,協同效應得以更進一步的體現。而國內的新能源發電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運行不穩定,經常出現不能全容量發電,并因此影響到電網穩定,成為被詬病的理由。此類現象持續久了,自然就會出現棄風棄光,背離新能源發展初衷。因此,在解決此類問題時不妨借鑒美國的經驗,一方面發展儲能技術,另一方面推動各類新能源開發協同發展。
其次是新能源的地區協同發展問題。美國西部諸州出于發展新能源的需要大都出臺了新能源發電配額交易制度。從發展過程看,州政府在新能源發電的進程中扮演了非常活躍的角色。西部幾個州首先通過立法和標準化體系建設為新能源發電事業的發展定了調,鼓勵新能源發電并適當加速是其政策初衷。其特色條款之一便是新能源發電商最低供應電量配額制度,帶有強制性。該條款明確了電商在從事新能源發電時的最低供應量,若達不到供應量,需要從市場購買。至于超出配額部分,可以將其售賣至未達到配額要求電商。同理,如果一個區域出現過剩,可以跨界銷售至另一個區域,比如州際之間的轉移。州際之間的這種配額跨界交易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不同種類新能源發電協同發展的一種延伸。通過新能源不同種類之間的協同發展以及地區之間的協同發展,美國西部的新能源產業逐漸成了氣候,區域產業群也因之形成并不斷完善。新能源在美國的規模雖不及化石能源,但其增長速度絕不可小覷。如今美國的能源革命可以說是東部頁巖氣革命之火在繼續燃燒,西部的新能源革命也表現出發力的苗頭。
再次是新能源與化石能源之間的協同發展問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客觀上形成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的競爭,畢竟在能源消費總量相對穩定的背景下,新能源的介入會形成對化石能源市場份額的擠兌。但是從能源發展歷史看,能源轉型周期往往比較漫長。一種新能源的消費占總能源消費比例提高一個百分點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目前,全球油氣及煤炭依然占據能源消費主體地位。新能源與化石能源雖有競爭,但并非你死我活,完全可以實現共生。具體路徑是新能源及其新技術在化石能源生產中消費中的應用。通過這種結合新能源可以拓展其應用領域,壯大發展基礎;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產借新能源新技術的介入可以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比如在石油開發中太陽能就有用武之地。太陽能用于石油生產和加工可以節省很多油氣資源的生產性投入。油藏較為豐富的不少地區太陽輻射強度大,利用太陽能獲取電能和熱能,用于驅油和提高采收率在國內外均有廣泛實踐。此外,我國很多陸上油田都處于地熱資源豐富地區,可以考慮地熱與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運作。油田公司有專業的地質鉆井隊伍,且很多廢棄的油井可以轉為地熱井,使得地熱開發與石油公司匹配性大幅提升,實現范圍經濟。
以上的分析側重于從供給側展開。其實在發展初期,新能源開發的需求和消納能力拓展同樣重要。供需側管理同時推進是更深層次的協同發展問題。供需失衡的負面影響巨大,國內就有不少這方面的例子,比如甘肅等一些地區的風電因為消納能力不足被迫放棄。不妨再看看美國西部的一些做法。美國加州政府在2011年時就明確提出到201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要達到20%,到2016年達到25%,到2020年達到33%。但政府的規劃并非到此止步,而是供需側兼顧。西部幾個州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供應保障力度之外,這些州在各自的電力消費需求拓展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加州出于鼓勵電力消費及發展電動汽車的需要,出臺了建立在補貼基礎上的e-加侖定價規則。在此規則之下,消費者駕駛電動車與駕駛燃油車行駛同樣里程所需支出的費用僅為后者的一半。難怪加州的千人電動汽車擁有量達到了4輛,在美國位居榜首。美國市場機制雖較為自由,但并不排斥產業政策,至少在新能源發展方面是如此。
新近美國政局發生變化,特朗普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在競選期間,特朗普發表了一些針對新能源發展的不利言論,但這尚不足以成為新能源在美國不發展的理由,充其量是影響到發展速度。無論如何,美國西部地區的新能源發展進程中的協同效應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值得后來者借鑒。
。ㄗ髡邽橹袊洕夹g研究院博士)
作者: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