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北京環境交易所交易大廳座無虛席,此間正在舉行中國電力交易與碳交易融合發展研討會。上能電力集團與北京環境交易所共同發布了國內首款電碳融合減排創新產品“電碳寶1.0”, 北辰實業集團、遠洋地產、 青島海爾、中碳能投科技有限公司簽約使用。
契機 電改推進拉動碳交易
作為碳排放大戶,電力行業無疑是碳交易市場的重要主體,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為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形成帶來新契機。
據了解,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截至目前有10余配套文件陸續出臺,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售電側改革三路突進,已有90%以上省份納入試點范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成立的售電公司有上千家。
碳交易為排放量帶來“商業價值”:一方面,“超額排放”需購買配額/CCER(中國核證減排量),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企業自主節能額節能量可申請簽發CCER,為企業帶來額外收益。配合電改政策,節能服務公司客戶量增加后,可成立獨立售電公司,新增售電收入。
“電力行業的減排必須和電力交易結合起來,市場空間很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韓文科表示,發電側的潛力主要來自于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風能、太陽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增加。同時,可加強需求側的管理,建立新的消費模式。此外,通過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等使電力資源更好地利用。
“電碳寶”正是北京環境交易所與上能電力集團為適應電力體制深化改革和統一全國碳市場建設需要而打造的,致力于為各類企業提供一體化能源供應與碳資產配置一攬子解決方案,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碳排成本,預計電價可優惠0.1元/度。梅德文表示,此次與上能電力集團在“電碳服務”、“電碳交易”、“電碳金融”的跨界融合嘗試,通過電力業務的普適性,將極大地拉動碳市場的活躍度與規模化。
據了解,僅北辰集團、遠洋地產在北京的部分商業項目,通過“電碳寶”就可分別獲得1萬噸與7千噸碳額補貼,直接覆蓋其全年的碳排指標缺口。而上能集團為北辰投資的商用儲能電站,利用峰谷電價差能為北辰每年直接降低數百萬的電費成本,而其目標是“十三五”期間在全國建設1萬個單體儲能電站項目。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