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據權威統計數據報道,今年7月份,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6540噸,這一數字同比大幅增加了48.7%,使得從韓國進口的多晶硅占到了7月份我國多晶硅總進口量的54.1%。
對韓多晶硅反傾銷三年 進口量不減反增
根據商務部公告,國內產業申請人分別為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作為國內多晶硅龍頭,他們主張“終裁后韓國向中國出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傾銷幅度加大,超過了終裁確定的反傾銷稅稅率”,并且根據商務部要求,補充提交了有關證據材料。
本報曾根據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權威統計數據報道,我國今年1月份-7月份累計進口多晶硅83016噸,同比增加19.0%。且七個月單月進口量均在萬噸以上,其中有五個月單月進口量都超過1.2萬噸。
硅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維持在萬噸以上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從執意部署“薩德”的韓國,進口多晶硅數量居高不下。
其中,7月份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6540噸,環比增加23.5%,同比大幅增加48.7%,這一數字比今年前七個月月均進口量高出13.4%,僅次于4月份的歷史最高位6614噸。且從韓國進口的多晶硅占到了7月份總進口量的54.1%,即一半以上的進口量來自韓國進口。
硅業分會就此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對韓國多晶硅反傾銷措施,只是對主要傾銷企業象征性的征收2.4%-2.8%懲罰性關稅。
日前,記者拿到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9月份,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49468噸,占總進口量的47.8%。將其與“2014年,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35743噸,占總進口量的35.0%;2015年,我國自韓國進口多晶硅51189噸,占總進口量的43.8%”相比可見,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三年來從韓國進口多晶硅一直呈增長態勢。
韓國企業對華傾銷成本低
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國內多晶硅產業即受到了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傾銷進口產品的嚴重沖擊。至2011年底,由于傾銷進口產品的數量大幅增長,進口價格持續下降,國內多晶硅企業陷入了大規模停產的嚴重困境。2012年7月20日,商務部發布立案公告開始進行反傾銷調查。2014年1月20日,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對原產于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的公告》,裁定原產美國和韓國的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但在我國已對韓國多晶硅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的前提下,上述數據顯示,韓國多晶硅對華傾銷卻絲毫未受影響。
業內人士就此記者表示,“反傾銷措施實施后,韓國多晶硅傾銷進口的情況并未得到任何緩解。這是因為那些主要對華傾銷的韓國多晶硅企業所承擔的稅率太低了”。
根據《最終裁定》,自2014年1月20日起我國對原產于韓國的被調查產品征收2.4%-48.7%的反傾銷稅。但其中,占韓國產能90%的韓國OCI株式會社和韓國硅業株式會社兩家企業適用的反傾銷稅率分別為很低的2.4%和2.8%。一位業內人士曾向記者介紹,“OCI、韓國硅業等多晶硅企業都是大型化工集團背景,其在韓國的產業地位僅次于三星、現代重工這樣的大型跨國集團”。
2014年,韓國超越德國和美國成為中國進口多晶硅的最大來源地。與反傾銷措施實施前的2013年相比,2014年來自韓國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63.2%,達到3.5萬噸。
作者:于南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