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一《規劃》可謂影響深遠,不僅是因為它將牽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更為關鍵的是,它的啟動及執行,關系到我國至2020年,能否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的目標。
原標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未來五年將新增投資2.5萬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于 南
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這一《規劃》可謂影響深遠,不僅是因為它將牽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更為關鍵的是,它的啟動及執行,關系到我國至2020年,能否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的目標。
據記者整理,《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水電將新增裝機約達6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5000億元;我國新增風電裝機約8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7000億元;我國新增各類太陽能發電裝機約7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萬億元。
而在此基礎上,加上生物質發電投資、太陽能熱水器、沼氣、地熱能利用等,我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或將新增投資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
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
擁有政策、技術雙支撐
如今,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及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此外,從產業化角度來看,《規劃》稱,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及應用規模的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顯著降低。例如,風電設備和光伏組件價格近5年分別下降了約20%和60%。
在我國,2015 年,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為4.36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0.1%;如將太陽能熱利用等非商品化可再生能源考慮在內,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5.0億噸標準煤;計入核電的貢獻,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費總量12%,比2010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到2015年底,全國水電裝機為3.2億千瓦,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分別為1.29億千瓦、4318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面積超過4.0億平方米,應用規模都位居全球首位。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38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5%,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5%。生物質能繼續向多元化發展,各類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3500萬噸標準煤。
除了在政策推動下,已經形成的良好趨勢及巨大市場外,《規劃》認為,我國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也已顯著提升。例如,我國已具備成熟的大型水電設計、施工和管理運行能力,自主制造投運了單機容量80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掌握了500米級水頭、35萬千瓦級抽水蓄能機組成套設備制造技術。風電制造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整機制造企業由“十二五”初期的80多家逐步減少至20多家。風電關鍵零部件基本國產化,5兆瓦-6兆瓦大型風電設備已經試運行,特別是低風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廣泛應用于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在光伏方面,我國創造了晶硅等新型電池技術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建立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發電全產業鏈,突破了多晶硅生產技術封鎖,多晶硅產量已占全球總產量的40%左右,光伏組件產量達到全球總產量的70%左右。技術進步及生產規模擴大使“十二五”時期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60%以上。
作者:于 南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