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力推多年的分布式光伏將從2017年起真正開始快速增長,并有望從2018年開始逐步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近日,記者就《規劃》提出的目標如何實現以及未來太陽能產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專訪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博士。
原標題:“十三五”光伏產業發展應轉向供給側——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
來源:中國電力報-中國電力新聞網
作者:楊鯤鵬
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力推多年的分布式光伏將從2017年起真正開始快速增長,并有望從2018年開始逐步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近日,記者就《規劃》提出的目標如何實現以及未來太陽能產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專訪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博士。
光伏發電目標有可能提前實現
中國電力報:《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其中光伏發電1.05億千瓦,您認為光伏發電目標可以提前實現嗎?
王世江:我個人覺得到2020年完成1.05億千瓦的目標應該不成問題,今年年底國內光伏裝機預計將達到70吉瓦,也就是說未來四年只要增加40吉瓦就可以。根據目前光伏的發展速度,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其實定得并不高,有可能提前實現。
中國電力報:《規劃》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實現用電側平價上網,另外光熱發電成本低于0.8元/千瓦時。您認為上述目標可以實現嗎?
王世江:我覺得實現這個目標問題不大,但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取決于很多因素,關鍵在于規模和經濟效應,只有當市場規模足夠大的時候,才會產生經濟效應,只有這樣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 才會得到比較大的下降。相反如果市場小,降本則慢。比如2015年一類地區光伏發電成本是0.9元,但是在今年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招標中,英利能源以0.45元中標,低于目前居民用電電價。在這個中標項目中,很多企業報價在0.52元左右,按這個電價來算,一年下降了40%~50%,因此,在四年時間里,再下降40%~50%應該也不成問題,當然能否實現該目標,還是取決于市場情況,只有保持一定的市場規模,企業才有盈利空間,成本才能降下來。
目前光熱發電報價在1.25元左右,要想實現2020年光熱發電成本低于0.8元/千瓦時,同樣還是取決于市場發展情況,只有光熱發電市場達到一定的規模,建設光熱電站的企業有了贏利空間,這一目標才可能實現。
目前光熱發電之所以發展得比較慢,主要還是因為投資成本比較大,發電成本比較高。關注的人多,實際做的則較少。目前民企能投的比較少。另外,光熱發電一般要求直射光比較強,只有西北少數地區可建。這也限制了電站的開發。光熱零部件比較多,供貨商比較多,并不像光伏零件都是專項性的,市場連續差,如果做的少就沒辦法降本,這就會導致光熱產業很難形成規模。國際上如美國、西班牙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做,但也是斷斷續續的,政府出臺優惠政策,企業就投資建設一下,也就發展一下,始終沒形成比較大的規模。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國電力報-中國電力新聞網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