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已成為眾多國家能源轉型的趨勢。在當前眾多備選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無疑是未來世界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在各國中長期能源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光熱發電全面產業化需破解成本難題
政策扶持的意義在于為培養光熱產業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保駕護航,如果政策扶持未能促進光熱發電技術進步和成本持續下跌,那么光熱產業很難擺脫對政府依賴,更難以獲得長足發展。以西班牙、美國為例,西班牙是采用固定FIT機制推動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由于政府難以承受與日俱增的電力赤字,2012年西班牙取消了對新建光熱電站的電價補貼,同時要求征收7%能源稅,直接導致光熱發電產業遭遇斷崖式危機。ITC政策是美國支持太陽能發展的核心政策,投資太陽能發電可享受最高相當于其投資額30%的聯邦稅收減免。美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光熱發電能夠實現無補貼上網,度電成本(LCOE)下降至6美分/kWh。2015年,美國帶儲熱的光熱項目度電成本已被削減至13美分/kWh。
(三)光熱市場健康發展需發揮市場競爭機制
在光熱項目開發過程中,選擇最佳運營商,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富有競爭性的市場機制,才能賦予行業最大的降本動力,才能賦予發電成本更大的下降空間。近年來,新興市場在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時大多都采用了競爭性項目投標制,即根據中標電價的高低來決定各個項目最終的上網電價。競爭性投標帶來競爭加劇,隨之帶來更低的LCOE和更優惠的融資支持,這無疑會驅動光熱發電產業進一步發展。
以南非為例,隨著技術進步和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競爭,南非光熱項目的中標電價呈逐步下降的趨勢。第一輪光熱發電項目平均中標電價為22美分/kWh,第二輪光熱發電項目平均中標電價約為21美分/kWh。第三輪招標中,由美國Solar Reserve和沙特ACWA領銜組成的聯合體獲得了裝機100MW的Redstone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的開發權,該項目的投標電價為第一年12.4美分/kWh,剩余合同期內收購電價為15美分/kWh,幾乎只是上兩輪光熱發電項目招標電價的一半。
(四)光熱項目開發需以光伏為前車之鑒
同樣是得到政策支持的新能源產業,光伏行業在過去的十年中經歷了大起大落。這種劇烈波動的發展軌跡,凸顯了國內光伏市場開發培育不足、生產能力過剩、產業鏈不健全等問題。2011年光伏標桿電價政策出臺后,當年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同比增長超過700%。由此推測,隨著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的出臺,處在類似發展階段的光熱行業在多個政策的推動下也將迎來投資熱潮。此時最應避免出現扎堆過熱現象,此前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便是前車之鑒。光熱產業投資需要結合地方資源,探索和試驗光熱發電產業的經濟性,謹慎選擇項目和技術路線,開發優質光熱資源。同時在產業上游的投資也同樣如此,防止產業依賴高額補貼盲目擴張,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現象。從政府到業界都應該從光伏行業曲折的發展歷史中吸取教訓,并且將相關的經驗應用在光熱發電產業的培育過程之中。
(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 魏修柏 中國電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楊永明)
作者:魏修柏 楊永明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