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農業不僅使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還能有效解決開展光伏征占土地的問題,達到農業種植收益。光伏農業已經成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用工業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大形式。
打好光伏扶貧“攻堅戰”
《“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在前期開展試點、光照條件較好的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保障280萬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條件好的貧困地區可因地制宜推進實施。近年來,國務院扶貧辦大力推進光伏扶貧工程,結合農業、林業開展多種“光伏+”應用,為貧困戶提供周期長達25年左右的穩定收入來源,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新的力量。
以東旭藍天為例,該公司作為新能源行業的新銳,已在安徽金寨等多個地區投建了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截至2016年底,該公司已完成近4.25吉瓦的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備案,其中約800兆瓦已開工建設,分布在山東、湖北、內蒙古、安徽、新疆、河南、浙江等地區,部分已并網發電。
按照東旭藍天的戰略版圖,在快速建設和持有較大規模光伏電站后,該公司將立足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通過整合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積極布局集項目開發、智能運維、能效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能源服務提供平臺和一站式解決方案,進而力爭成為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綜合服務提供商。
可喜的是,不久前,中國光伏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光伏和農業企業,通過了我國第一批光伏農業中的標準。包括《光伏農業系統技術導則》、《光伏農業術語與符號》、《漁光一體池塘及園區建設、養殖管理技術規范》、《光伏獼猴桃果園技術導則》、《光伏油用牡丹園技術導則》、《光伏農業電站系統設計、施工、驗收與維護規范》等,為我國農光互補產業奠定了基礎。
作者:于海江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