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陽春三月,但河北省曲陽縣齊村、孝墓等鄉鎮的山上,卻絲毫沒有轉綠的跡象。車行了近1個小時,仍只見萋萋衰草,還不成片。幸而時有一排排藍色的光伏電池板堆砌起錯落有致的“梯田”,才讓人充滿希望。 在荒山上安裝光伏電池板,被當地村民稱為“種太陽”。自2013年起,曲陽開始在荒山禿嶺上建“種電發電”的“太陽山”
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43.4萬噸
僅三峽曲陽電站全部建成后,就可年發電2.4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8.4萬噸,每年減少排放氮氧化合物3600噸、二氧化硫7200噸、碳粉塵6.5萬噸、二氧化碳23.9萬噸。
曲陽縣縣委書記王芃介紹,曲陽光伏發電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0.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3.4萬噸;全部并網后,每年上繳稅費3.24億元,增加生產總值20.2億元。
不只減排,發展光伏產業,還給曲陽的荒山禿嶺帶來綠色希望。“電池板有遮陽作用,對土壤有保墑效果,建起光伏電站后,不僅不會破壞山區生態,還能讓植被更茂盛。” 曲陽縣柳樹溝村村支部書記王志鎖說,光伏電站建設占用的山坡是陽坡,“陽坡光伏,陰坡種樹,都不耽誤”。去年春天,王志鎖領著村民在陰坡栽了2.8萬棵板栗樹。
村民村集體“錢袋子”鼓起來
建設光伏電站不僅改善當地的環境,也改善著當地村民的生活。
齊村鎮黨委書記門士敏介紹:“荒坡每畝每年補償150元,耕地每畝每年補償880元,都是一次性補償。” 當地老百姓感嘆:“沒想到草都不長的石頭山還能長出錢來!”
除了占地補償費,建設光伏電站還給村民提供在家門口打工的機會。
“家里的幾畝旱地實在難以支撐家庭開銷。”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的齊村鎮五會村村民李進茹,自2013年以來,開始到村外荒山上的光伏電站上班。“在家門口打工,一年就能掙三四萬元。”
三峽曲陽電站總經理韓樹偉說:“每安裝10兆瓦光伏板,就有40萬塊組件需從山下運到山上;在光伏電站建設中,村民鋪光伏板、挖電纜溝一天能掙120元;電站建成后,剪草防火、巡邏防盜、擦拭清洗一天能掙80元。”
中電投曲陽電站總經理李正強介紹,該集團在孝墓鄉的光伏發電項目工程完工后,可年發電量3.8億千瓦時,年產值4.9億元,稅收7200萬元,可輻射16個村莊,受益群眾1.8萬人。
“錢袋子”鼓起來的還有村集體。“850多畝的荒山荒坡是集體所有,僅10年的租金村里就有了100多萬元收入。”王志鎖說,“村里靠這筆錢鋪了水泥路、裝了太陽能路燈,方便全村百姓出行。”
作者:頡亞珍 郭英焜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