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未來光伏電池技術進步主要是提高轉換效率及降低制造成本,未來10年晶硅電池仍將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高效晶體硅電池將可能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晶硅仍將獨大
中國是全球最大光伏組件制造國家,光伏電池技術研發種類幾乎涵蓋所有電池種類,具有活躍的光伏技術研究團隊以及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鏈。
中國晶體硅產業鏈整體產業化技術水平較強,其中多晶硅生產工藝水平不斷提升,大型骨干企業多晶硅生產能耗、物耗大幅下降,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90千瓦時/千克,綜合成本降至9萬元/噸以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入國際一流企業行列。
光伏發電之所以可以稱為戰略性可再生能源,主要因素是其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仍具巨大潛力。從長遠看,未來光伏電池技術進步主要是提高轉換效率及降低制造成本,未來10年晶硅電池仍將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高效晶體硅電池將可能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薄膜電池效率也在與晶硅電池競爭過程中取得長足進步;新型電池潛力巨大,仍需盡快解決關鍵問題,將可能在2030年后技術成熟,實現30%的電池轉換效率和商業化生產。
商業模式新老結合
2014年以來,全國光伏發電應用模式不斷創新。光伏幕墻、光伏農業大棚、漁光互補電站、光伏扶貧等新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集合荒山荒坡治理以及生態恢復與光伏發電建設相結合的項目等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些新型的應用模式多數位于中國的中東部地區,接近電力負荷端,為分布式發電帶來新的商機。
但分布式光伏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目前主要有三種:自建自發自用模式、全額售電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綜合德國和美國的經驗來看,中國應學習德國以政策性銀行為主導的投融資模式,設立光伏發電專項貸款,以優惠的利率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長期貸款,建立穩定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融資路徑。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光伏開發企業和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資金實力和市場經驗,鼓勵企業在商業模式和投融資模式上的探索和創新,創造出適合中國市場的SolarCity模式,提供多元的投融資路徑。同時,鼓勵包括養老和社;鸬茸非箝L期穩定回報的多元化資本介入,在促進光伏發電發展的同時開拓全民參與光伏發電投資的條件。
人類將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已是不可逆轉的能源轉型方向。盡管發展并非坦途,但是中國政府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已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承諾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項遠景目標,并深入開展經濟和能源電力的改革進程,這些都將為推動建立綠色可持續能源體系、以及建設綠色、經濟、安全的電力系統和有效的市場機制給予明確的方向指導,同時也打下堅實的政策基礎。
作者:王仲穎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