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魚塘里疊加新能源發電技術,3~5年就會實現平均3000元/千瓦的發電成本,每度電成本也會繼續降低至0.3元。”
快跑
2009年多晶硅大幅跌價之后,行業一度一蹶不振,直到2014年才慢慢恢復元氣。永祥股份也在虧損多年之后,再度啟動了四氯化硅冷氫化節能降耗技改項目,第二年即順利投產,產能突破15000噸/年,躍居全國前三。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董秘嚴虎也告訴記者,“去年,通威股份又吸收了永祥股份,這時多晶硅業務已脫胎換骨,擁有了1.5萬噸的產能及產量。到2017年6月,該產線也將進一步優化,約投入1.6億元就可提高5000噸產能,從而達到2萬噸的產能規模。”
而繼去年收購永祥股份之后,今年開春時節,通威股份再度宣布投資80億元建設高達5萬噸規模的多晶硅項目,加上6月份即將達產的2萬噸,未來通威將有7萬噸多晶硅產能釋放。
“我們不是普通的改良西門子法,而是結合永祥法之后的新改良西門子法制成多晶硅。”劉漢元堅信,具有“后發優勢”的永祥多晶硅將繼續領跑。
然而在同行眼里,四川的電費貴、人員成本高都算不利條件,因為電力成本在多晶硅的生產成本中占比高達30%~40%。但嚴虎說:“擬新建多晶硅項目地點的選擇要素之一就是電力價格。我們與當地政府合作,在電價上進行了一些磋商并達成共識,電價方面會享受一些優惠政策。達產并成功運行后,我們的成本預期可進一步下降至4萬多元/噸。”
不少地方政府聽說劉漢元要建新的多晶硅產能時,通威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辦公室也常有外地來客拜訪,試圖說服他去那兒投資。“書記、市長的邀請確實讓人有些動容,但為何我們還是堅持留在四川,不去煤炭價格那么便宜的西部投資呢?說實在的,煤炭稅收未來可能會被繼續調高,煤炭價格也不會一直走低。但我還是不想讓大煙囪和煤礦作為我們的光伏電力來源。而在這5~10年的時間里,四川水電價格依然可幫助我們做到較低的多晶硅制造成本。”劉漢元表示。
“我是通情達理的人,但原則性的東西還是不能丟,要堅持下去。舉個例子,有不少合作伙伴也來跟我談條件,希望我們能有一些優惠政策。我就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光伏電池片廠你也要去看看,管理水平怎么樣,我們的多晶硅廠也有空來轉轉,看看再說,覺得合適就做,不合適你也可以不要我們,都不強求。”
如今的通威,將農牧與新能源兩個產業結合在一起,對劉漢元來說,前30年解決了水產品量的問題,以后的通威集團則要成為一家更具前瞻性的多元化公司。
劉漢元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構建新的“漁光一體”項目,利用各地豐富的魚塘資源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上層光伏發電,下層水產養殖,不占用寶貴的農業、工業、住宅用地,充分發揮土地效益,“未來魚塘里疊加新能源發電技術,3~5年就會實現平均3000元/千瓦的發電成本,每度電成本也會繼續降低至0.3元。”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