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17年6月1日,第一太陽能(代碼:FSLR)的收盤價為38.32美元,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FSLR股價已經從最低點的25.56美元反彈了50%。 背后的原因,與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201條款”不無關系。 1. 什么是“201條款” “201條款”來自美國的《1974年貿易法》,根據該條款,如
3. 美國光伏行業有多慘
2016年,美國的新增裝機量接近15GW,就增量來說,全球排名第二。
同期,美國本土組件工廠的產量只有0.5GW。
也就是說,超過95%的需求是由國外工廠的產量來滿足,本土廠商的產能利用率只有30%出頭。
2012 - 2016年之間,美國至少有8家晶硅電池/光伏廠商倒閉,所以在Suniva向USITC提交的請愿陳述中,公司悲切地說道:
Without temporary relief, there will likely be no existing American CSPV cells or modules industry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如果政府再不出手,我們就死給你看。
關于如何保護本土光伏行業,Suniva建議美國政府采取下列措施:
· 將80%的“雙反”收入按比例分給各光伏廠商;
· 成立專門的基金扶持本土光伏廠商;
· 與其他國家討論產能過剩的問題;
· 第一年:晶硅電池收取40美分/瓦的關稅,組件進口價不得低于78美分/瓦;
· 第二年:晶硅電池收取37美分/瓦的關稅,組件進口價不得低于72美分/瓦;
· 第三年:晶硅電池收取34美分/瓦的關稅,組件進口價不得低于69美分/瓦;
· 第四年:晶硅電池收取33美分/瓦的關稅,組件進口價不得低于68美分/瓦;
要知道,現在的行情是電池21美分/瓦,組件33美分/瓦,一旦上述措施被執行,那么進口電池價格的漲幅將接近200%,進口組件價格的漲幅也將超過100%,在價格上將變得毫無競爭力可言。
4. 誰將從中受益
美國本土的組件產能只有1.4GW,假設美國未來每年仍有15GW左右的增量,那么供需缺口將達到10GW以上,到底誰將從中受益?
在Suniva提交的請愿文件中,有這么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Excluded from petition are thin film photovoltaic products produced from amorphous silicon (a-Si), cadmium telluride(CdTe), or 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de (CIGS).
由非晶硅(a-Si)、碲化鎘(CdTe)和銅銦鎵硒(CIGS)制造的薄膜組件,并不在此貿易案的控訴對象之內。
我想,收入超過80%來自美國,最大的CdTe薄膜組件廠商FSLR(詳見《除了零售業,沃爾瑪的創始人家族在另外一個行業,也創造了一家巨頭》),是最大的潛在受益者,看懂了這個邏輯的投資(jī)者,都能享受到前面一波近50%的股票收益(超預期的一季報也有功勞)。
實際上,每年超過10GW的缺口,FSLR一家也滿足不了,這對所有薄膜組件廠商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作者:錢偉大 來源:三錢二兩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