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省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印發《貴州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計劃到“十三五”末裝機規模達200萬千瓦以上,其中“十二五”結轉4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以能源科技創新為重點任務。發展高效逆變器結構和電能利用架構,光伏智能化數據平臺技術,提高光伏
三、重點任務
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改進現有科技研發基礎和條件,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廣泛開展多層次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搭建技術開發和應用平臺,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發、重大裝備、工程示范”四位一體的能源科技裝備創新體系。力爭2020年建成非常規天然氣勘查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工程中心等2~3個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
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依托重點工程帶動自主創新。強化企業在能源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提升能源及裝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加快發展先進能源裝備制造業。支持中煤盤江重工有限公司、西南天地煤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長征電氣公司等在產品制造、技術研發方面具備一定基礎的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設計、制造能力。
加強能源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重點開展煤炭綠色、高效、安全開發,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大力推進智能機械化開采,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堅持智能化與機械化相融合,重點推進兼并重組保留煤礦采掘機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級,建設協同控制智能化井群、一體化控制智能礦井。發電與輸配電技術、新能源技術,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儲能技術,頁巖氣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科技研發,加強重點領域能源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加大天然氣應用技術推廣,形成一18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或領先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
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加強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對接,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鼓勵煤電企業依托現有煤電機組,直接面向終端用戶,重點圍繞具有電、熱、冷負荷的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和大型城市綜合體等,提供電、熱、冷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多能互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能源供給與用戶互動的綜合智慧能源供應業態;積極開展智慧供暖業務,推進電能替代,構建多能協同的能源消費格局;因地制宜建設新能源智能充放電站等基礎設施;以分布式能源網絡用戶為基礎,鼓勵發展智能用電,促進能源共享經濟和能源自由交易;鼓勵家庭、企業能效管理等新型業務開展;加快智能網絡建設和智能電表普及,實現能源消費的實時計量、信息交互;大力推進電力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建設,建設能源大數據平臺。
(二)實現多元協調發展,推進能源供給革命
優化能源生產力布局。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根據資源分布、主體功能區定位,按照產業化、園區化、基地化的發展路徑,優化能源生產開發布局,重點規劃一批煤電化一體化基地、新能源開發利用基地、頁巖氣煤層氣勘查開發基地,形成“一帶三區一中心”的能源生產力布局。加快建設畢水興能源富集綜合開發聚集帶、黔北頁巖氣及煤炭資源綜合利用開20發區、黔南黔東南風能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區、黔東頁巖氣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區,打造貴陽能源交易中心。
優化煤炭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通過兼并重組、產能置換、財政獎補等方式引導30萬噸/年以下煤礦淘汰退出,分解落實“十三五”年度目標任務,有序退出煤炭落后產能,加快培育釋放先進產能。通過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降低開采成本,提升煤炭質量,進而提升煤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大型現代化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深化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并舉,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生產結構的調整,到2020年,形成全部礦井為30萬噸/年及以上,基本實現機械化開采、全面實現智能化控制、穩定保障電煤供應和其他用煤需要、符合集約安全高效綠色要求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大中型礦井產能占80%以上,力爭單一煤礦主體企業集團規模達到300萬噸/年以上。加快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步伐,深化企業改革重組。嚴格控制正常生產建設煤礦21數量,新建煤礦實行“退一進一”總量控制。加快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步伐,鼓勵煤礦主體企業(集團)強強聯合、做大做優。
精準發力補齊結構短板。清潔高效發展煤電。進一步提升全省煤電高效清潔發展水平,加快燃煤發電升級與改造,努力實現供電煤耗、污染排放的降低,打造高效清潔可持續發展的煤電產業。
健康有序發展風電。加強風能資源普查及評價,加快適用于貴州高原山區風電機組的研發。培育一批百萬千瓦級風電企業,積極推廣低風速風機和智能風機,加大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處理好風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完善風電項目管理辦法,加快已建風電項目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步伐。
積極發展光伏發電。加強太陽能資源普查及評價,積極發展光伏發電及分布式光伏發電。以國家光伏扶貧政策為契機,以“5個100工程”為載體,加快農光一體化、風光互補項目建設,在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城市綜合體、大型樓宇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優化發展水電。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優化發展中小型水電站,對有條件的水電站實施擴能改造升級。優化水電調度運行,提高水電利用率。在烏江、紅水河流域規劃布局抽水蓄能電站。
積極推進核電前期工作。按照國家內陸核電政策,積極推進核電專項規劃、項目建議書申報、規劃廠址保護等前期工作。
實現頁巖氣、煤層氣開發的重點突破。加快省內頁巖氣、煤層氣的勘查開發和利用。重點建設習水、正安、岑鞏頁巖氣勘查開發示范項目,打造黔北和黔東北兩大頁巖氣開發基地;重點建設盤江礦區松河煤層氣、織納礦區及黔北礦區楓香煤層氣勘查開發示范項目,打造盤江礦區、黔北長崗-鴨溪區及織納礦區三大煤層氣開發基地。加強合作,推動中石化、中石油礦權區塊內非常規天然氣的加快勘探開發。
積極開拓天然氣市場,實施“氣化貴州”工程。“十三五”期間,重點開拓以下幾個天然氣市場:大力發展居民生活和商業用戶用氣,推進城市公共交通的油改氣工程以及LNG重卡、城際交通的推廣,大力推進車船用天然氣,積極推進天然氣采暖和空調用氣,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穩定發展工業用天然氣市場,適度發展天然氣調峰電廠。
進一步完善能源基礎設施。加快省內500千伏骨干電網建設,由“日”字型環網逐步完善成以黔中經濟帶中心環網和南、北部通道為重點的“三橫一中心”輸送網絡。加大配電網建設改造力度,著力解決城鄉配電網發展薄弱、電壓不達標、不通動力電等問題,推動裝備提升與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25的配電網絡設施和服務體系。加快煤礦供電相關配套輸變電項目建設,緩解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改造供電瓶頸。以中緬線、中貴線、桂渝線國家基干管道為主導,規劃省內八條省級管網干線和市州“縣縣通”管網支線,打造相對獨立但互聯互通、調配靈活的全省管網系統,形成“基干一橫二縱,八條省級管網干線,九個城市高壓環網”(簡稱“1289工程”)為主的省級基礎骨架主網,其中8條省級支線管網1800公里,其它2200公里,建設規范合理的統一輸配體系。推動中緬原油管道國內二期及北海—貴陽成品油管道復線建設。依托湘黔線、川黔線、黔桂線、貴昆線和南北盤江、紅水河、烏江通道,形成以鐵路為主體,公路、內河航運相配合的煤炭快速輸送通道。統籌省內省外運煤需要,分級負責加強對現有運煤公路養護,規劃建設一批與高速公路連接的縣鄉級運煤專線,構建以重點煤炭生產地區為骨架的煤炭物流節點網絡,確保煤炭運輸便捷、通暢。到2020年鐵路運煤能力達到6000萬噸。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發展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推動用戶居住地、單位內部停車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城市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加快示范推廣地區充電網絡建設,推動城際快速充電網絡建設,大力推動旅游景點及高速公路充電服務網絡建設。
作者: 來源:貴州省能源局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