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科學靈活的儲能價格機制并非易事,建立與我國國情和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儲能支持政策則顯得尤為迫切。
定價難
由于儲能系統千差萬別,其作用難以量化,這也導致其定價體系十分不明確。
“價格政策支持涉及的內容非常復雜,也很難。從價格特征來說,我們不太贊成專門針對某一種技術類型實行政府的價格支撐政策。目前,儲能技術有幾十種,我們不可能單獨為某個技術或幾十個技術制定一個適合大家的電價政策,這不太現實,也不太符合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調研員唐瑱無奈地說。
“儲能是電力系統的幕后英雄,但是由于我國電力市場不發達,電價也不是由一個市場決定的,儲能的經濟效益還得不到充分體現。”北京北變微電網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杜宏一席話戳中儲能發展背后的痛點。
不僅如此,杜宏進一步指出,由于儲能的特殊性——既是負荷又是電源,運行靈活多變,使得儲能接入電網十分困難。另外,目前國內的儲能配套政策和標準規范也很欠缺,“比如我們應該怎么來設計消防規范,儲能滅火措施應該怎么確定等,連消防局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戰略規劃處副處長徐東杰也表示,由于儲能類型、作用均不同,資金來源也不同,還不能一事一議,這些都決定了儲能補貼政策不易太過樂觀,政策出臺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即使補貼政策出臺,也可能會逐漸退坡,同時極易出現諸如“630光伏搶裝潮”一樣搶裝搶上的局面。
“價格政策一定是要示范、引領,如果出得不好,或者出早了、出錯了,都會有反面效應。”劉建平補充道。
通過市場形成價格
即使儲能定價困難重重,但要想讓儲能的價值真正變成企業家的現金流,仍然需要一定的產業政策扶持,完善配套市場交易和價格機制。此外,良好的市場氛圍對儲能產業發展來說也至關重要。
唐瑱表示,政府應通過財政、稅收、價格等多措并舉的手段來支持儲能發展。還可以考慮結合電力市場改革的方向,以及結合電力市場的建設,積極鼓勵和推動儲能在發電環節、電網環節以及用戶環節參與市場交易,通過給用戶提供調峰、調頻備用等服務,與核電、光伏以及風電聯合運行的方式獲得收益。
“儲能能否真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最有效率的支持就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證明和發揮儲能自身的優勢,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唐瑱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儲能價格研究,加強與市場化改革的銜接,才能真正體現儲能在市場上的價值。
與此同時,儲能技術也需要適應市場需求。“如果儲能技術的電池技術沒有突破,成本沒有下降,市場也推廣不起來。”唐瑱說。
徐東杰也表示,從政策層面看,補貼和補償政策、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肯定是推動儲能應用可盈利的關鍵因素。但是從技術和應用層面來看,降低技術成本,尋找更多的儲能市場機會則是儲能從業者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也有專家建議,應把有限的資源集中于推動有前景的技術路線,同時要關注用戶的需求,通過引入金融資本、推動市場化價格機制形成,為儲能創造良好的“生態發展環境”。
“與其說在期待一個產業政策,倒不如說期待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這個市場環境一定要體現儲能的價值,體現儲能對于電力系統、能源系統的耦合性和支撐力度。”上述專家表示。
作者: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