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天空,清靜高遠,站在云南昭通大寨子鄉雨霏村尖山山頂,放眼望去,一塊塊“藍瑩瑩”的太陽能光伏板沿著山勢整齊排列。昭通寧邊光伏電站的負責人詹正旺向記者介紹,尖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由于當地氣候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經濟條件比較差。寧邊光伏電站在這里投產后,對于優化本地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經濟狀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
秋日的天空,清靜高遠,站在云南昭通大寨子鄉雨霏村尖山山頂,放眼望去,一塊塊“藍瑩瑩”的太陽能光伏板沿著山勢整齊排列。昭通寧邊光伏電站的負責人詹正旺向記者介紹,尖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由于當地氣候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經濟條件比較差。寧邊光伏電站在這里投產后,對于優化本地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經濟狀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應。
南昭通寧邊光伏發電站 攝影/人民網楊迪
“光伏電站在我們這里生根,是本地老百姓的福音!闭趲ьI小學生參觀電站的大寨子鄉雨霏小學校長楊志斌高興地說,光伏電站綠色環保無污染,電廠還給山里輔了路,既改善了山區的交通,也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經濟實惠。
寧邊光伏電站是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及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在政策暖風的頻頻吹送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迅速落地生根,中國光伏企業正在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浴火重生:國內裝機量連續5年全球第一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謂悲喜交織、百味俱全。
曾幾何時,憑借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中國光伏產品不斷擴張產能,并迅速占領國內外市場。但是,2012年歐美國家出臺光伏“雙反”政策,致使盲目擴張中的中國光伏企業受到重挫,半數以上企業停產或半停產,部分骨干企業面臨破產、倒閉風險。
在光伏產業危機持續惡化之際,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边@被當時深陷低谷的光伏界視為“福音”,為光伏企業指明了前進方向。
由此,中國光伏產業拉開了重新崛起的大幕。
2013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隨即,各相關部門積極落實意見精神,配套措施相繼完善。在中國政府的積極斡旋下,光伏貿易糾紛得到妥善處置,中國光伏企業重新拾回發展信心,以技術創新為代表的新一輪光伏產業得以蓬勃發展。
2015年6月,隨著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出臺,光伏“領跑者計劃”進入公眾視野,成為中國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引導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
2016年1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
……
歷數我國已經出臺的光伏產業發展政策,涵蓋了包括產品制造、市場應用、財稅、價格、補貼、土地管理等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中國政府在短短5年內,迅速地營造出了一個有利于產業發展和互補配套的政策環境。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國的光伏企業重新由稚弱開始走向強壯,并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副主任、原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介紹,2013年,中國光伏的國內裝機量一舉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到2017年,已經連續5年穩居全球首位。2016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303GW,其中,中國的光伏裝機量達到了78GW,占全球總量的25.7%。
“時至今日,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產業競爭的焦點,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已成為大勢所趨!敝袊夥袠I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指出,隨著這股大潮,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了解可再生能源、了解光伏。從城市到農村,光伏的技術及應用知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光伏的普及度迅速擴大、蔓延。
創新發展: “光伏+”推廣普及
2015年11月,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一位15歲的留美中學生首次提出了“熊貓電站”的創意,希望將中國國寶大熊貓的形象與象征綠色未來的光伏電站結合起來,得到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等的高度肯定和支持。
僅僅不到兩年時間,2017年8月,全球首座熊貓電站在山西省大同市正式落成。從空中鳥瞰,兩只利用太陽能電池板黑白色差組成的大熊貓憨態可掬、栩栩如生。據了解,熊貓電站采用了30 多項技術和科技創新,其中8 項創新為行業內首創。大同市副市長馬安全在電站落成儀式上指出,熊貓電站的創意是“光伏+”的創新,它將光伏+旅游、光伏+科普、光伏+教育變為了現實。
近年來,隨著我國光伏產業在節能減排、清潔利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光伏應用在全國各地被迅速推廣普及,村級電站、農戶光伏、水庫光伏、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灘涂分布式光伏等“光伏+”新型產業模式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與此同時,技術創新水平也在不斷升級,光伏產品組件功率基本以每年1至2檔的速度提升,一批高效電池技術加速導入產業化。光伏骨干企業抓住時機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以期搶占先進技術的制高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加強技術研發,力求通過技術革新降低成本。”談起集團旗下的晶硅生產企業永祥股份的發展歷程,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回憶,2012年,受歐美“雙反”等多重因素影響,作為太陽能光伏板主要制作材料的多晶硅價格從每噸300萬元一路下滑到10幾萬元。當時,永祥股份經營得十分困難。
劉漢元稱,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這幾年永祥股份先后經歷了四次技改升級,將太陽能光伏板主要原料多晶硅的生產成本降至每噸6萬元以下,處于行業絕對領先水平,并且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累計申報專利80余項。
作者:楊迪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