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天臺,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寧波的服裝紡織制造業帶來動力;水庫水面,一排排光伏電池板整齊排列,底下魚蝦成群,構成一幅“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奇妙圖景;民居屋頂,16塊光伏瓦片替代了磚石與水泥,讓一座座“陽光住宅”亮起璀璨燈光,為城鄉居民帶來切實福利。 如今的寧波,“光伏
工廠天臺,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寧波的服裝紡織制造業帶來動力;水庫水面,一排排光伏電池板整齊排列,底下魚蝦成群,構成一幅“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奇妙圖景;民居屋頂,16塊光伏瓦片替代了磚石與水泥,讓一座座“陽光住宅”亮起璀璨燈光,為城鄉居民帶來切實福利。
如今的寧波,“光伏”無處不在。在國家倡導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背景下,無噪聲、無污染物排放的光伏產業在甬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企業、民居正用光伏發電“照亮”寧波的綠水青山。
李岙村的民居屋頂都鋪上了光伏瓦片。(徐展新 攝)
供電服務站工作人員檢查光伏電站運行情況。(徐展新 攝)
韓立萍 制圖
回望 “陽光產業”走入千家萬戶
對于生活在東部沿海、從小感受江南煙雨的寧波人而言,“光伏”似乎很遙遠。在新疆、甘肅等地,大規模的集中式光伏電站“享受”著長時間的高強度日照,是光伏發電應用時間最早、應用力度最大的區域。然而,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和運輸成本高昂,當地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對電能的需求較少,致使大量資源浪費,驅使著各級政府和光伏制造企業轉變思路,將視線轉移到經濟相對發達的江浙地區,轉移到每一棟建筑的屋頂。
周松年是寧波最早投身光伏產業的企業家之一,五年前就在北侖尋找有意向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的外向型企業,嘗試開拓國內市場。“十幾年前,寧波出現了光伏發電產業化的苗頭,一批制造企業和外貿企業將光伏設備的零配件賣到世界各地,出口比例超過90%。2012年,歐美國家打響反傾銷‘戰役’,導致大批外貿企業業績滑坡,卻讓國內龐大的光伏市場浮出水面。”周松年表示,隨后,國務院發布光伏“國八條”,對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提出具體要求,再次掀起了寧波的“光伏熱”。
2015年12月,地處杭州灣新區的上海大眾汽車園區出現了一批造型新穎的“光伏車棚”,既能棚頂發電,又能遮風擋雨。2016年初,全國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在慈溪的周巷水庫和長河水庫正式投運,開辟了“漁電融合”的新模式。同年5月,《寧波市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實施方案》正式下發,為寧波光伏產業敲下一記“重錘”。《方案》提出了2020年前全市建成家庭屋頂光伏裝置9萬戶、總裝機規模達36萬千瓦的發展目標,將新階段的發展重心轉移到家庭屋頂光伏領域。
如今,以分布式光伏電站為核心的“陽光產業”正在商用領域和民用領域大展拳腳。據國網寧波供電公司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計并網分布式光伏項目7737戶,合計容量714134千瓦。“漁光互補”項目年均發電量2.2億千瓦時,每年帶動漁業收入超過1300萬元;上海大眾汽車園區的“光伏車棚”更是實現增產、節能的“兩翼齊飛”,每年節省電費154萬元,節約標準煤73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800噸。
與此同時,全市近5000戶家庭成為民用光伏項目的第一批受惠者,合計容量達3.68萬千瓦。按照《寧波市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實施方案》,2020年前,全市有條件的大型商業住宅小區、保障性住房小區將集中連片安裝屋頂光伏裝置。
作者:李國民 徐展新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