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衣騎士到“引狼入室”
海潤光伏走到今天,不得不提及其與“華君系”的恩怨情仇。
上市公司與其戰略投資者的利益博弈,在海潤光伏的案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海潤光伏的前身是ST申龍,其在2011年1月發布重組方案,一方面通過資產、負債的整體出售,退出軟塑彩印及復合包裝產品生產、銷售領域戰略,另一方面通過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并海潤光伏,使后者登陸資本市場。
2012年2月17日,海潤光伏借殼上市,創始人楊懷進被喻為“光伏教父”。2012年,海潤開始加速向光伏產業鏈的終端電站建設布局,公司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公司在下游電站以EPC和BT為主,適量持有運營。”
當年,其先后在新疆、甘肅、內蒙古、青海四地成立下屬公司或合資公司,開拓太陽能電站業務,計劃投資規模達200多兆瓦。
2012年5月,海潤光伏發布38億元定增,不過直到2014年6月25日,該預案才獲得證監會核準。
伴隨著大量資金投入,以及周期較長的行業特征,海潤光伏的現金流開始緊張。2013年、2014年海潤連續兩年虧損,在2014年預虧公告中,海潤也坦承“由于公司增發資金到位較晚,較之以前承擔了較高的融資成本。”
“當時公司建設一些大型電站,預期就是資金快進快出,建完之后整體移交,相對沿用我們對國外市場的預判,沒有充分考慮國內政策市場的不穩定。”海潤光伏證券事務部人士3月15日稱。
2015年1月23日,在2014年虧損9.48億元的情況下,海潤光伏實施了“10轉增20”的利潤分配方案,此后的1月27日、28日兩天,海潤光伏第一大股東——九潤管業減持了7845萬股,占比4.98%,累計套現接近7億元,從2014年12月到2015年4月,前三大股東九潤管業、紫金電子、楊懷進共套現近26億元。
正是此次高送轉,使得其股價縮至原先的三分之一。
2016年3月21日,海潤光伏再次發布定增預案,擬以2.7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74074.07萬股,募資20億元,用于收購源源水務100%股權和220MW并網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上市公司華君控股(00377.HK)旗下的華君電力和保華興資產,以及海潤光伏關聯方瑞爾德,成為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者。
其中,華君電力認購比例79.83%;保華興資產認購比例5.17%;瑞爾德認購比例15%。如果上述定增完成,“華君系”將合計持股11.52%,楊懷進合計持股從6.61%上升為7.75%。
盡管2017年3月4日,該定增因“再融資政策法規、資本市場環境、融資時機等因素發生變化”戛然而止,不過,“華君系”領頭人、被稱為遼寧隱秘富豪的孟廣寶,已經先行入主了海潤。
2016年4月15日,海潤股東紫金電子、楊懷進和吳艇艇三方宣布解除一致行動人關系。同時,紫金電子將撤出其在董事會中委派的成員,就在同一天,孟廣寶出任海潤光伏董事長,此后其控制了5個非獨立董事席位中的4席。
“2016年全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實際經營管理都掌握在孟廣寶這邊,原團隊屬于配合的角色。”海潤光伏證券事務部人士稱。不過,孟廣寶似乎并沒有專注光伏業務,而是跨界布局房地產和金融業務。
據2016年年報,在海潤光伏投資設立的39家子公司中,有11家子公司涉及房地產投資開發、建筑設計領域。
2016年10月18日,海潤光伏宣布擬參與投資華君海潤醫養健康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擬為50億元。
直到2016年4月26日,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海潤光伏2016年年報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才讓華君系與上市公司被隱藏的關聯交易浮出水面。
2016年12月,海潤光伏旗下子公司海潤光伏(上海)有限公司與常州保華置業有限公司股東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受讓常州保華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其后支付了1.53億元,該事項“未經董事會批準”,屬于“重大交易審批業務中內控失效”。
此外,海潤光伏為上海保華萬隆置業有限公司16億元借貸擔保,“未經過職能部門申請和管理層審核,直接通過了董事會的審批,內控缺失”。
“一般的關聯交易,需要提交公司OA系統, 提交材料,由我們來發起董事會會議,經過董事會統一審議。”上述證券事務部人士回憶,華君系掌控公司時,不少關聯交易信息繞過證券部,甚至連他們都無法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