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伏再現產能過剩之憂 輸送與電網負荷安全難題待解
近日,工信部發文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國內光伏又現新產能過剩之憂。中國光伏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領域都呈現產能過剩跡象。業內人士表示,要警惕產業過熱,希望2011年左右那一輪過剩局面別再重演。與此同時,光伏發展亟待解決消納與升級等難題,未來不宜再通過大規模補貼來發動國內光伏市場,須通過電網加速升級提高光伏發電消納能力,并加快突破光伏關鍵裝備和技術的步伐,促使產業升級。
光伏高歌猛進勢頭依然未減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光伏產能過剩與市場消納能力不足之間存在矛盾。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目前“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部分省(區)在運風電裝機已超過2020年規劃目標。中國光伏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領域都呈現產能過剩跡象。2017年全年新增裝機量約53GW,同比增長超過53.6%,累計裝機量約130GW,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居可再生能源之首,達到5306萬千瓦。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1.3億千瓦。而放眼全球光伏市場,我國53.6%的增長幅度,已連續五年居世界第一,其累計裝機量,也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硅片產量87GW,同比增長34.3%;電池片產量68GW,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76GW,同比增長31.7%。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保持全球首位。
從當前看,光伏高歌猛進的勢頭依然未減,我國在光伏高效產品領域正掀起新一輪產能擴張。如隆基、天合在云南麗江建設年產5GW的單晶硅棒項目,通威50億元在雙流建設高效晶硅電池等。國家“領跑者”計劃仍按每年8-10GW的規模對高端光伏產品予以扶持。這些都給市場消納帶來新壓力。
3月1日,工信部官網發布的《光伏制造業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