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邁向高端化困難重重
國家電網及光伏企業界人士稱,光伏發展正面臨消納與升級雙重難題,比如,新能源發展規模控制及煤電靈活性改造難,儲能、輸送及預測能力突破難、電網匹配新能源高速發展難及光伏產業本身向高端化裝備突破難。
首先,新能源發展規模控制及煤電靈活性改造難。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尚處起步階段,“十三五”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存很大挑戰。從生產端來說,新能源發展規模控制在國家規劃目標內難度大,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和進展難達預期,西北、華北地區推進緩慢。從消費端來說,鼓勵新能源使用的綠政制度效果尚未顯現。
隨著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增加了常規火電機組調峰啟停次數以及調峰頻度和深度。目前,單臺容量60萬千瓦火電機組啟停一次的成本近100萬元。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調控計劃處副處長汪志成說,實踐中還缺乏完善的新能源調峰輔助服務補償機制,常規火電機組缺乏調峰的意愿。
其次,儲能、輸送及預測能力突破難。國網泰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姚軍說,通過調研十多家市場主體的儲能技術發現,由于前期投資大,商業化運行主靠峰谷價差,內部收益率低,回收周期長,運營不劃算。
汪志成說,國家電網2017年8月通過從西北轉到西南,再到浙江紹興點對點向江蘇輸送光電。但這條通道主供西部水電輸送,豐水期基本被占滿。西部對新能源發電預測能力也不足,東部常措手不及,送端和受端曲線不匹配問題嚴重。此外,跨省送電還擠占受端省發電空間,如果價格上沒優勢,很難大規模消化。
其三、電網匹配新能源高速發展難。國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關系電網安全和新能源消納的一些關鍵電網工程,尚未明確方案,若不能在2019年建成投運,部分特高壓直流工程不能滿功率運行。
國網沭陽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何新玉說,目前光伏、風電等項目數量眾多,且分屬不同建設業主,地方政府層面缺乏統一的整體布局規劃和進度協調,有的利用光伏扶貧政策集中建設村級和戶用光伏電站,建設周期短,給配套電網工程建設帶來較大難度。
其四,光伏業邁向高端化困難重重瓶頸依然存在,邁向高端化困難重重。據一位光伏界資深技術人士透露,整套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設備中,現已有80%以上的設備實現了國產化,中國太陽能光伏設備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國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中的一些高端關鍵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目前一些高端及關鍵性裝備的國產化,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仍依賴進口。
高端裝備進口推高成本,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制約產業的成長。硅片加工設備中,部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檔全自動單晶爐,但因價格較高,在光伏產業的應用數量有限,獲得大量應用的反而是價格低廉適用的、自動化程度較低的中低端單晶爐。組件生產設備中的層壓機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自動化產品,有明顯的技術特色,但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的也是中低端產品。
據一位光伏企業管理人士稱,我國光伏裝備行業目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少。企業研發能力與國外比差距較大,高端裝備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技術力量不足,因而導致前瞻性和深度不夠,不具備核心競爭力。設備的設計制造脫節,大多數設備制造商只注重設備的生產制造,而忽視了與設備使用單位的交流與溝通,不能提供最適應生產需要的產品。
原標題:光伏再現產能過剩之憂 輸送與電網負荷安全難題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