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或致格局生變
3月1日,國電電力、中國神華發布公告,雙方擬以各自所持相關火電公司股權及資產,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這一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由國電電力控股,雙方將向其中注入合計34家火電公司與6家聯營公司的權益,上述資產涉及在運、在建裝機容量超過7600萬千瓦。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整體經營環境暫未出現大幅變化的情形下,此次資產整合將對五大發電主要上市公司原有格局產生影響。由于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合資公司的成立并不會直接對兩家上市公司造成財務報表層面的影響,但數千萬千瓦裝機的火電資產整合,將有效避免同業競爭,擴大市場競爭優勢。中國神華旗下火電資產多集中于浙江、安徽、江蘇等地,結合中國神華在煤炭業務方面的優勢,國電電力在上述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將得到加強。
根據中國神華2017年業績報告,該公司2017年發電業務利潤同比減少36.7%,低于上述五家上市公司,煤電一體化運作在煤電互保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而隨著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并,國電電力與中國神華火電業務進一步整合,這項優勢也將逐漸在國電電力未來的經營情況得到體現。
國電電力憑借較高的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近年來經營情況好于體量相近的華電國際與大唐發電,2017年凈利潤在五家公司中居第一位。上述合資公司的成立,讓國電電力在控股裝機容量上大幅提高,在市場規模上得以縮小與華能國際的差距,此外,資產整合后的協同效應,將使其資產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夾縫中持續轉型
2017年,尤其是年底供暖季期間的高煤價,對五大上市公司經營造成巨大沖擊。各分析機構紛紛寄望于煤電聯動與煤價下跌,能拉動各公司火電業績的復蘇。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調整用電價格的同時,并未提及燃煤發電上網標桿電價的調整,繼2017年初“由于未達到聯動要求暫不調整”后,上調上網電價的期望或將再次落空。而電煤價格雖在今年一季度明顯回落,但整體仍處于高位,中電聯相關負責人則認為,煤炭價格的下行僅是階段性、季節性現象,日前進口煤政策的再度收緊,也將限制煤價下跌空間。
另一方面,能效、環保等政策要求趨嚴,市場電量占比不斷提升,火電盈利空間承受多方擠壓。2017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發布,電力行業率先進入碳交易市場。碳排放作為化石能源的“原罪”,目前仍缺乏真正經濟實用的控制手段,現階段想要通過電力行業實現減排目標,只能繼續在成本上施壓,火電行業經營壓力又將加大。
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的同時,各上市公司持續做強火電主業,力求機組清潔、高效。根據業績報告,截至2017年底,華電國際60萬千瓦及以上的裝機比例達到51%,30萬千瓦及以下機組絕大多數完成供熱改造,87臺需要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的機組已改造完成82臺。華能國際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60 萬千瓦以上機組超過50%,包括14臺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國電電力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比61.5%,超低排放改造完成71.56%。大唐發電超低排放改造完成95.1%。中國電力19臺煤電機組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在已有的外部壓力下,發電企業為了達到政策要求、履行市場電量,在機組安全、能效、環保等方面還要繼續自我加壓。
2017年艱難的“求生之路”,也許僅僅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