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CEO則認為,這其實很好理解。
“因為在價格下行過程當中,行業集中度卻越來越高,由于有品質和技術的保證,也有足夠的產能支撐,還有完善的供應鏈和售后服務體系,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傾向于與大廠合作,因此其機會也越來越多。”
“雖然行業整體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但更困難的是那些二三線小廠,而且他們以后還會更加困難”。他表示。
對于行業當下面臨的境況,一位材料供應商的高管則以“局外人”的視角表達了另一種看法。
“現在看起來,整個光伏產業鏈就是兩頭在擠中間。上游多晶硅料的利潤接近100%,近期還求大于供,似乎價格還有上漲趨勢,下游電站建設也還能掙錢。而產業鏈中間的環節,單晶硅利潤在盈虧平衡點附近徘徊,組件則已是微利。”
“這樣下去,誰會先死?”他反問。
同樣是來自于業內的“求助”信息,讓記者近日從多家硅料企業處獲知,目前多晶硅料供應似乎正再現2008年前后那“一粒難求”的景象。
數家硅料企業均對記者表示,目前產能任務已滿,五月份無法再接新訂單。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不知道硅料企業的開心日子還能維持多久?
種種跡象表明,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收緊,已是大勢所趨。
就在本周,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今年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 。當晚,央視1套和4套同時播出了這一消息。
一時間,業內輿情一片沸騰。
一旦增量市場快速萎縮,整個產業鏈無疑都將面臨更大的價格下行壓力。而位于產業鏈中間環節的多數組件企業,是否能等得到產業鏈的再次平衡,或將是一個大大的問題。
“這個行業最后留下來的,可能也就一兩家龍頭企業和三五家二線廠商。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如何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是每個企業家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上述組件企業CEO表示。(吳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