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向蘊藏新機遇
近兩年,國家鼓勵分布式光伏參與市場化交易,比如要求今年上半年啟動全部分布式交易試點、推行多能互補政策等。王勃華認為,這給行業釋放出了一個信號,要想未來能夠真正大規模發展起來替代傳統能源,光伏發電首先要根據能源革命三步走任務,融入能源大環境中去。
截至2018年3月底,整個光伏云平臺接入國網范圍內分布式光伏用戶的數據為92萬戶,整個裝機容量為3989萬千瓦,累計發電量達到了254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達到了167億千瓦時。
“通過一季度電費及補貼情況綜合分析,收益最高省份為山東,戶均收益最高省份為吉林。隨著補貼資金缺口增加,未來政策性補貼消失,市場化售電、光儲一體化將成為后續發力點。”謝祥穎分析。
他強調按照當前發展趨勢,5年后將面臨無站可建的局面,如何打通數據壁壘,利用大數據提供增值服務將成為行業重點關注內容。
無獨有偶,遠景能源副總裁兼光伏業務總經理孫捷也認為,打破壁壘,利用大數據分析保障電站的收益是通過市場考驗的很好手段。“過往每一個發電系統、用電系統都有自身軟件及管理平臺,但相互之間沒有打通,將這些在不同能源垂直體系中的系統進行融合,可以形成更好的超級應用。”孫捷說。
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的持續擴大,限電問題雖有所緩解卻仍舊是一大難題。北控清潔能源執行總裁、北控智慧能源董事長王野提出,如果光伏發電的波動性對電網形成的沖擊問題不能很好解決,就意味著光伏發電的前景“尚沒有完全打開”,他認為儲能及微電網技術將為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發展提供支撐。
采訪過程中,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分布式光伏和增量配電網結合,將為行業發展帶來驚喜。第一批增量配網中,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占比高達60%,與分布式光伏發電開展市場化交易的區域非常吻合,可在終端實現電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