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體化運營主體對并入電網的責任
1并網調度
微電網內統一運營主體有參與并網調度的責任!掇k法》中指出“微電網并網前,應由運營主體按照電力體制改革以及電力市場規則有關要求,與并入電網企業簽訂并網調度協議、購售電合同,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確定電能計量、電價及電費結算、調度管理方式等!蔽㈦娋W與電網企業簽訂并網調度協議,接收電網調度指令,參與大電網的調度運行。
2網對網互為備用、雙向服務
《辦法》明確“并入電網的微電網可視為可中斷系統,不納入《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9號)對電網企業的考核范圍。”微電網作為具有保障負荷用電與電氣設備獨立運行的控制系統的自治系統,應具備電力供需自我平衡運行和黑啟動能力。外部電網把微電網視作可中斷系統,微電網與外部電網形成網對網相對獨立關系,兩者之間互為備用、雙向服務。
3自主申報容量曲線
一體化運營主體通過對微電網內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運營,以整體形式與大電網之間進行電力電量交易中,可以自主申報容量曲線。根據分時電價政策、大電網負荷特性、峰谷差和微電網內負荷特性等影響因素,通過控制微電網內的分布式電源出力和需求側響應負荷,提前向大電網申報容量曲線。
例如:某用戶并入電網的負荷特性曲線為(藍線),微電網一體化運營主體可申報與并入電網峰谷反向的容量曲線(黑線)。同時,一體化運營主體申報容量曲線為一條直線(紅線)也存在技術可行性。
4一體化運營的市場交易
1供電資質
微電網運營主體作為微電網內用戶的供電服務商,應依法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承擔微電網內的供電服務。《辦法》指出“微電網內分布式電源通過配電設施直接向網內用戶供電,‘源-網-荷-儲’(分布式電源、配網、用戶)應達成長期用能協議,明確重要負荷范圍。微電網運營主體要鼓勵電源、用戶積極參與負荷管理、需求側響應。鼓勵微電網內建立購售雙方自行協商的價格體系,構建冷、熱、電多種能源市場交易機制!
2售電資質
微電網與外部電網之間產生電力交易,運營主體作為代理商具有完成購售電交易的職責;微電網內部,運營主體面向分布式電源、用戶等進行購售電交易,組織完成微電網內的電力交易!掇k法》指出“微電網運營主體在具備售電公司準入條件、履行準入程序后,作為擁有配電網經營權的售電公司(第二類售電公司),開展售電業務。微電網運營主體負責微電網與外部電網的電力電量交換,按照市場規則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承擔與外部電網交易電量的輸配電費用。相應的價格機制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具體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微電網應公平承擔社會責任,交易電量按政府規定標準繳納政府性基金和政策性交叉補貼。”《辦法》明確微電網運營主體作為擁有配電網經營權的售電公司(第二類售電公司)應具備售電資質和供電資質。
5一體化運營的配套政策
《辦法》明確“省級能源管理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微電網所在地區需求側管理政策,探索建立微電網可作為市場主體參與的可中斷負荷調峰、電儲能調峰、黑啟動等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微電網作為獨立輔助服務提供者參與輔助服務交易。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應研究新型備用容量定價機制,由微電網運營主體根據微電網自平衡情況自主申報備用容量,統一繳納相應的備用容量費用。”微電網作為一個自治、友好的系統,通過“源-網-荷-儲”優化協調控制,可與并入電網實現備用、調峰、需求側響應等雙向服務。微電網內“源-網-荷-儲”一體化運營,實現了自平衡,實則減輕了并入電網的調峰、備用負擔。微電網與并入電網之間形成友好互動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政策,制定自主申報備用容量,統一繳納相應的備用容量費用的配套政策,就是要運用市場手段,激勵微電網運營主體實現自平衡。
6多元化投資主體
微電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各類企業、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投資建設、經營微電網項目;同時,微電網內分布式電源、配電設施、用戶也可由不同投資主體構成,但微電網內應達成長期用能協議。微電網項目實現獨立核算。
7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統一運營主體的關系
微電網內由多元化投資主體投資建設分布式電源、配電設施和用戶側智能監測設備等,由統一運營主體負責微電網內的分布式能源的調度運行、配電設施的運維檢修和用戶的用能管理等。微電網內統一運營主體、投資主體、用戶應達成長期用能協議,保證微電網內“源-網-荷-儲”一體化運營。
作者介紹
劉敦楠,博士,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系,擔任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需求側研究室主任;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副秘書長等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優化調度、電力市場和能源互聯網。近年來,參與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解讀本、《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392號)》和并網型《微電網管理辦法》文件的起草工作。
許小峰,就職于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頂層方案設計、園區微電網規劃和綜合能源服務。參與7項"互聯網+"智慧能源和多能互補國家級試點項目的申報,其中4項入選國家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1項入選國家首批多能互補示范工程。參與4個園區的國家并網型微電網試點申報工作和1項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