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基礎來看,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在制造業規模、產業化技術水平、應用市場拓展、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具備向智能光伏邁進的堅實基礎。
2018年4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8〕68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為更好理解和貫徹實施《行動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負責人就《行動計劃》進行了解讀。 問:《行動計劃》出臺的產業基礎是什么? 答: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有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成為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和推動我國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從產業基礎來看,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在制造業規模、產業化技術水平、應用市場拓展、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具備向智能光伏邁進的堅實基礎。
一是制造規模全球領先。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光伏主要產品產量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中國產品在2017年的全球產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電池片占68%、組件占71%、光伏應用市場占47%,各環節產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位于中國大陸。
二是產業化技術不斷突破。多晶硅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綜合成本已降至6萬元/噸。普通結構單、多晶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0.2%和18.6%,高效電池達到21.3%和19.2%,黑硅、PERC、N型等電池技術以及半片、MBB、雙玻雙面等組件技術快速產業化。
三是應用市場快速成長。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53.06GW,占全國電源新增發電的裝機39%,連續5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全球第一;累計裝機130.25GW,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占全球光伏總裝機量的32.4%。
四是產業體系逐步健全。我國已基本實現常規光伏產品生產線的設備配套,漿料、背板、鋁邊框、光伏支架、封裝膠膜、光伏玻璃、逆變器等輔材輔料和發電部件也已能夠實現產業供應。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發布實施,光伏相關標準制修訂速度正在加快,檢測測試認證機構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問:《行動計劃》出臺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光伏行業是基于半導體技術和新能源需求而興起并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也是未來全球先進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其重要性隨著國際綠色能源需求拓展而日益凸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對光伏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行業發展自身來說,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正處于從追求規模與速度向重視效益與質量轉變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移動寬帶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光伏產業從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加快實現智能制造和智能應用,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綜上考慮,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動能,實現光伏智能創新驅動和持續健康發展,支持清潔能源智能升級及應用,按照《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系列規劃的總體部署,相關部門共同編制了《行動計劃》。
作者: 來源:電子信息司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