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有序發展就要考慮好一些主要的發展路徑。謹防出現風電行業買圖紙以獲取暴利的短視行為。
兩年前,當康達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周福云對記者講其在內蒙古的槽式光熱發電項目時,根本就沒有想到光熱發電會發展如此之快。如今,在各種新能源類的論壇上,都在討論光熱的發展前景。
中海陽是轉型最為迅速的一家新能源企業,2005年成立至今,形成了以大型太陽能光伏、光熱電站系統集成為主業,光伏發電陣列及太陽能電站智能控制系統研發制造為配套的兩級架構,就是李勝茂口中典型的電站和系統集成想對接的企業。
一個月前,與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交流時,他提出,從今年開始中海陽的重心將轉向光熱。并提前布局,在成都建設了一家聚光熱發電鏡場,預計今年底投產。到2015年,中海陽將實現光熱和光伏一樣的比重。
盛之林更是大膽提出了一種新的設想,并已經開始實施,“我們做光伏和光熱相結合的方式,光伏發電產生的余熱做光熱發電。目前國內還沒有,我們跟國際上相關機構在共同研制。”
薛黎明說:“光伏不能做大,大型的應用還要靠光熱,光熱可以增加效率。因此,光熱發電會有更大的空間。”
李勝茂也認為光伏和光熱應該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協同發展,比如光伏應該用于小型的、分布式的、一家一戶的發電,甚至是樓宇里的薄膜電池類型。光熱應該應用于大型電站。光熱的成本比較低,裝機容量越大,度電成本越低,可以實現規模化。而且,就固定資產投資而言,光熱每千瓦投資在一萬五千元左右,光伏每千瓦的固定資產投資則需要三萬元。
而且光熱可以和火電等常規發電結合到一起,光熱和火電的發電原理是一樣的。發電比較穩定,不會像風電一樣有間歇性。而且能很好的跟熱電廠結合起來,做熱電聯產。白天用光熱發電,晚上用火電。
采訪中,皇明太陽能副總經理張文鵬也對記者表示,以皇明為代表的熱水器企業也在轉型做光熱發電。
可見,與風電不同,太陽能的產業鏈更為復雜和多元化,要良性發展,就不僅僅局限在單一的質量問題上,光伏比風電面臨的挑戰將更多。
作者:張娜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