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破產潮是一定會出現的”,“如果戶用政策不調整,下半年國內可能一臺逆變器也賣不出去”,“光伏行業下游過熱本來就是很危險的事情”……
距離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531新政”)已過1月,光伏行業正處劇變漩渦之中,洗牌已拉開序幕——多家企業生產線停擺或開工率不足5成,盡管普通地面電站仍舊執行2017年標桿電價,持續多年的 “6·30”搶裝潮并未如期涌現,光伏單、多晶龍頭企業頻頻降價,振發新能源、青島奧博等光伏企業陸續被爆出欠薪或破產,逆變器降價潮中有企業降幅高達50%……我國光伏產業似乎一夜之間進入“冷凍期”,是“寒冬”將至還是優勝劣汰后實現整體升級?
最后擠水分的過程
“531新政”后,整個光伏行業似乎蔓延著悲觀情緒,而6月以來接二連三爆出的相關企業破產新聞,某種程度上加重了這種感覺。截至記者發稿前,定位于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產品的浙江合大破產的消息亦被內部人士證實。
光伏行業是否即將迎來一輪“破產潮”,這筆賬是否都該算到“531新政”頭上?
一位來自企業的受訪者表示,“我不敢肯定有破產潮,但一定會出現停產潮、關停潮,但目前爆出有問題的企業并不能歸咎于新政。”
上述人士認為,在曝出問題的企業中,“531新政”只是起到導火索的作用,“實際上矛盾積累隱藏已久,有些企業自身信用有問題,又盲目擴產,最后騎虎難下。”比如振發新能源被證實近15個月未發工資,浙江合大內部人士也透露,“SNEC會議前已經堅持不住,現在破產只是恰好趕在新政宣布后而已。”
多位受訪者表示,真正由“531新政”引發的中小企業“破產潮”或從7月開始。“一些小企業可以咬牙堅持1個月,7月后考驗正式來臨,終端企業將最先堅持不住。”某光伏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記者,“破產潮可能貫穿第三、四季度,甚至延續至2019年第一季度。”他認為,一些不具備核心技術和核心人才、戰略布局不科學的中小企業,將最先受到沖擊并出局。
“未來兩三年內,整個光伏產業尤其是制造端可能比較難受,這是光伏全面平價上網前,最后擠水分的過程。”某國內領先的大型光伏電站開發商總經理認為,這個過程是光伏行業整體提升,迎接平價上網的必然環節。
降價幅度和頻次加劇
去年末至今年初,國內主流大廠單多晶價格就交替下降,“531新政”后,降價幅度和頻次愈加惹人注意。
根據光伏分析機構PV InfoLink的報告,新政以后,多晶供應鏈價格潰堤。6月25日,單晶巨頭中環股份公布最新調價信息,而這距離它六月中旬一次性調價近0.6元/片不到一周。單晶另一巨頭,隆基股份也在六月中旬進行了本年度內第7次價格下調,創下價格跌幅14.1%的新高。有業內人士稱之以“壯士斷臂”的方式來鞏固市場地位。集邦新能源分析師認為,大型企業主動降價反應了從制造成本和硅料議價能力提升所帶來的成本下降,也會給小廠帶來更加明顯的市場壓力。
這些小企業是如何出現并生存下來的?國內某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李某給出了他的理解,2016年、2017年連續連續兩年分布式市場大爆發,一線廠商和二線廠商的供不應求,催生了一批落后產能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