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陽能行業再度遭到產品出口被征稅的利空沖擊。
周一,印度貿易部在向國家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建議,對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征收關稅,以對抗其認為對印度本國太陽能設備行業構成的威脅。印度貿易部建議,對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征收為期兩年的關稅,其中第一年建議征稅25%,第二年上半年降至20%,下半年降至15%。
印度一位太陽能發電商稱,如果征收關稅,這將對太陽能的電價造成15%到30%的影響。
目前,印度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力發展太陽能和其它清潔能源,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在此前的報告中預測,2027年印度清潔能源占比將達到27%。印度總理莫迪特地要求,到2022年計劃建設的60GW光伏電站和40GW屋頂項目中,每類必須保證使用國內生產組件容量5GW。
受利空消息影響,自5月以來已經整體大幅下跌的國內光伏太陽能板塊表現趨于弱勢,有部分主營為太陽能產品的個股受到沖擊,其中隆基股份(601012.SH)盤中跌近5%,福斯特(603806.SH)亦跌近3%。
港股方面,興業太陽能(00750.HK)也小跌了近2%,信義光能(00968.HK)跌1.65%。
印度對華太陽能產品征稅爭議由來已久
事實上,從2014年以來,印度就一直有官員聲稱,為保護本國制造業,要對從中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地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征收關稅。然而,事與愿違,這個議案在印度國內一直存在爭論,有業界人士擔心,對進口產品征收重稅反而可能影響印度自身太陽能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印度約90%的太陽能電池依靠進口,其中主要來自中國。據印度保障措施總局稱,盡管國內對太陽能電池的需求迅速擴大,但國內行業的市場份額卻在減少;2014年至2015年,國內行業的市場份額為14%,2017年至2018年卻降至了10%。
因此,印度保障措施總局稱,盡管國內產業建立產能以滿足對太陽能電池越來越大的需求,但由于中國產品的沖擊,國內產業正遭受非常嚴重的損失。因此建議認為有必要對中國采取措施,即征收保護稅。不過,近幾年來,該議案一直沒有得到一致同意,征稅額度也有此前最高的135%一路降低到目前的25%。
據悉,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征收保護稅的申請最大的推動者是印度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協會代表五家印度制造商。這五家制造商包括:蒙德拉太陽能有限公司、印度太陽能有限公司、朱庇特太陽能有限公司、韋伯索爾能源系統公司和赫利俄斯光伏有限公司。這五家申請者——總產量占印度太陽能電池的50%以上。
據悉,印度總理莫迪一直是太陽能產業的支持者,其執政至今對印度太陽能產業出臺了不少的積極推動政策。直至現在,印度終于敲定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的征稅嘗試。
“531”光伏新政后太陽能板塊持續大跌
國家三部委于今年5月31日聯合印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界稱“531新政”),其中明確指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強度。
對于“531新政”,光伏業界形象地稱其為猝不及防的“斷奶”。在嚴控規模、調低電價的新形勢下,光伏行業迅速進入寒冬期,國內光伏市場萎縮、新增裝機量大幅度下滑,同時各大企業面臨較大的產能過剩壓力,眾多已開展前期工作的光伏項目“騎虎難下”局面。而光伏太陽能板塊的個股則紛紛遭到重挫,一月整個板塊最大跌幅超過25%。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前幾年中國的光伏產業處于野蠻擴張的時期,由于當時新能源政策持續成為市場資本炒作的焦點,導致了大量企業開始無序擴張產能或跨行業搞光伏產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低效且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也迫使了后來國家開始對光伏行業通過提高行業標準降低補貼范圍等方式進行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