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啟示與建議
1.突破核心技術,打造新一代電力系統
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實現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占更大份額,推動能源轉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統,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標。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是我國能源轉型的主要指標。一次能源消費中非化石能源主要來自一次電力(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以及核電等)。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電力占比,形成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源結構,是電力系統轉型的重要標志。當前,突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多能互補綜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電網等技術,是建設新一代電力系統的關鍵。
2.不斷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加快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替代迫在眉睫。國際能源署預測,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持續引領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和應用國,水電、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多年保持全球領先,核電在建規模也居世界首位。綠色低碳是能源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聯網和大規模儲能以及先進能源裝備及關鍵材料等重點領域。
根據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18年將統籌優化水電開發利用,穩妥推進核電發展,穩步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有序推進天然氣利用。同時,加快傳統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指導意見明確,2018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5.5億噸標準煤左右。2018年將著力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增強油氣儲備應急能力;積極發展新興能源產業,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壯大,實施能源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等創新行動,推廣智能化生產、儲運和用能設施。2018年我國將加快能源綠色發展,進一步壯大清潔能源產業。
3.加大研究力量,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近年來,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范工程。智能電網和多種儲能技術快速發展,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纖維素乙醇等關鍵技術均取得重要突破。一系列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示范工程成果標志著我國能源科技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發展。但與世界能源科技強國和引領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缺乏,高端能源裝備依賴進口;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創新活動與產業需求脫節;以及創新體制機制不夠完善,人才培養、管理和激勵制度有待改進等幾方面。因此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大力推進能源技術創新,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強調自主研發與技術引進相結合。
4.明確能源科技發展戰略的優先方向與路線
能源技術是決定全球能源未來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技術的發展方向更是關系能源戰略全局的關鍵棋子。把握世界能源科技綠色低碳、智能、高效、多元的發展方向,合理規劃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中長期愿景和目標,建立有雄心和穩定的政策環境,把戰略接續油氣資源開發、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先進安全核能、規模化可再生能源作為戰略優先方向,適時更新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并利用技術和產業路線圖指導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
5.大數據背景下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
在+智能時代,云、物聯網、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自動化、智能終端、增強現實等技術組成錯綜復雜的生態系統。技術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還是能源行業成功的業務戰略與未來收入增長的基石。在大數據時代,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然大勢所趨。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是發展數字能源,即利用數字技術,引導能量有序流動,構筑更高效、更清潔、更經濟、更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
據調查,72%的能源公司已經更新了老舊的IT應用,剩下的28%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完成這一工作。由此可見,能源行業是技術投資最活躍的行業之一。以電力行業為例,許多國家和地區在不斷推進電力系統轉型,其程度不亞于一場技術革命。數字化的智能電網實現了更高效的電力輸送,在尼日利亞,智慧電網減少了30%的線路損耗,不僅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造福千家萬戶,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