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以三國場景來認識光伏行業,還是受一位業內朋友的啟發。他對這個行業的競爭似乎頗有研究,他的企業只做光伏產品代工,有可能就正是一種競爭策略考慮。
以前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不太明白羅貫中為什么會給曹操一副奸雄的人設,那可是開啟亂世一統的牛逼人物,幾千年歷史也出不了幾個的那種。
再讀三國已是網絡時代,才猛然醒悟,羅貫中這樣的大明朝著名大V寫手,莫不是也在刷讀者流量吧?
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看來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是在為各自的流量服務,已經無所謂真相,就像現在一些企業的宣傳一樣。
有些令人稱奇的是,在聊起光伏三國話題時,居然不少業內朋友不約而同都認為同一位光伏企業家最像曹操,不但江湖地位差不多,霸氣個性相似,甚至連長相都神似。說長相相似的那位朋友,是看電視劇三國演義長大的吧?
后來,這個話題聊得多了,就有了點新的想法。覺得與其去看光伏企業現在誰更像曹魏,不如去觀察誰更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未來的曹魏,以及西蜀和東吳。
為分析方便,設置了一些前提條件,比如主業為制造企業,比如以民企為主,比如企業所在地等。對企業規模反倒沒有太在意,這顯然受了劉備大器晚成的影響,覺得一時規模并沒有那么重要。
而光伏制造企業多在江浙,顯然不合適都劃分到主場在江浙的東吳集團的候選者里去。幸好不少光伏企業的老板或者高管團隊個性都比較鮮明,其中既有南人北相也有北人南相,從這個角度去觀察,倒也符合偉大領袖“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的方法論。
這樣一來,算是勉強給魏蜀吳三個集團劃分出了一些候選者。
雖然歷史的最終結果是曹魏集團一統天下,但光伏制造業的未來不太可能一家獨大,更有可能是百花齊放的格局。
這基于三點判斷,一是光伏技術一直在進步且在能看到的未來中沒有止境,而技術進步或者新技術的涌現無疑需要眾多企業前赴后繼推動;二是這個一出生就帶著頑強不息民企基因的行業,充分競爭已是常態,想要寡頭崛起,難于登天;三是光伏的終極競爭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傳統電力體系,能夠撼動這一龐然大物的,只有數量龐大的“屌絲”企業,絕非幾個寡頭。
所以,雖然不太明白非要提高一個新興產業集中度的背后邏輯,但也謹遵上意,去想象一下魏吳蜀三分天下各領風騷是個什么樣的格局。
對其中企業的認識,也僅是一種遠觀,所謂霧里看花,也是拋磚引玉,有興趣的看官可以一起來聊這個話題,隨時指教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