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面對的自然不再是一國品牌,競爭激烈程度也勢必更為殘酷。
全球光伏市場首先發端于德國、日本等一些國家。以歐洲市場為例,在電價補貼政策的激勵機制下,歐洲光伏裝機量持續提升,到2011年裝機達到18.5GW,占全球新增裝機量三分之二。在此期間,我國早期成立的光伏企業順勢而上,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2011年后,歐洲光伏市場開始轉移,澳洲、北美市場爆發,國內逆變器企業也快速跟進。據介紹,2012年我國逆變器企業以高性價比優勢,占據澳洲超過50%市場份額。
乘著海外市場的東風,不少逆變器企業在海外積累和沉淀了寶貴經驗,在品牌知名度、營銷布局、本地化倉儲、客戶資源、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等方面占據了有利先機,例如陽光電源和古瑞瓦特。
目前,陽光電源逆變器國外市占率達15%左右,已批量銷往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曾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階段性“小目標”,他表示,要用5年時間海外市場收入至少占到公司總收入的40%,以抵御來自外界的各種風險。而海外深耕多年的古瑞瓦特,產品也已遠銷澳、歐、美、亞、非、拉六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英國、荷蘭、泰國、美國和德國等地都設有本地服務中心,運營達5年以上。此外,一份由印度新能源權威調研機構BRIDGE TO INDIA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2018年古瑞瓦特成印度屋頂電站市場最大中國逆變器供應商,占據了8.3%的市場份額。
當然,華為作為逆變器行業入場略晚的后來者,高舉智能光伏大旗,國內外市場策略并舉,迅速成為全球逆變器出貨量領頭羊。如今,華為滿世界插旗,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放眼全球,國外市場上較好的逆變器企業有德國SMA、瑞士ABB、日系TMIC、奧地利Fronius、以色列SolarEdge、國內華為、陽光電源、上能電氣、古瑞瓦特、固德威、臺達、正泰、英威騰、錦浪等。當然,不同的區域市場,也有不同的市場份額。
于國內品牌而言,以大型項目見長的華為、陽光等在歐洲、日本、北美等傳統市場占據較大份額,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也取得了重要戰績;而以家庭市場見長的古瑞瓦特、固德威、錦浪等企業在歐洲、澳洲、北美等傳統市場也已具備了很不錯的影響力。
針對海外市場格局,張利霞認為,目前市場上的品牌企業與客戶在供需上已基本達到一定平衡,國際市場格局也基本固化,國際市場空間實際上是有限的。不過,像印度、中南美等國家都是積極開拓的方向,可以尋求一定的突破。
“異地”博弈 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2013-2017年,國內市場一直保持高亢的發展態勢,不少企業從中分得了一杯羹。在國內市場急速下滑時,一線企業在包攬國內市場份額同時,固有的國際市場也成為強有力支撐。但是,一些二線品牌則在市場開拓方面不免有些吃力,甚至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市場本來就這么大,出海的人多了,一場激烈的競爭必然不可避免,最終難免不回歸國內企業之間的內戰,只不過換了競爭場地而已。” 張利霞表示。
她進一步解釋,從國內市場看,目前加速去補貼成為趨勢,這勢必帶來新一輪價格下調,而二線品牌產品成本原本就屬弱勢,面臨低價競爭,盈利又比較困難,所以不利于持續資金的滾動投入,生存就比較艱難。從國外市場看,傳統歐洲、澳洲和北美市場,已經趨于穩定,開發潛力并不大。同時,新興市場的規模也十分有限,甚至有一些都不如國內一個省份規模大。因此,國外市場實際上也是比較困難的。
當然,這輪洗牌決定企業生死的不僅來自國內531新政,還有全球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潘勇強認為,“相比531新政對企業的影響,全球貿易戰的經濟影響,整體制造業的優勝劣汰,這些因素才可能對逆變器企業洗牌帶來最大影響。另外,加之國內逆變器企業同質化嚴重,價格廝殺不斷,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曹仁賢日前也表示,由于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企業10%的利潤可能就被犧牲掉了。而受印度對華光伏產品征收保障關稅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本地項目工程建設速度放緩。李建飛說,印度制造業發展相對落后,對海外產品具有一定依賴性,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由于中國市場異常火熱,印度本土產能供應不足,導致印度市場真正實施的項目并不多。
如此當下,適者生存。也許挨過寒冬,經過這輪國際性競技考驗,剩下來的才能更好的站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