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一位光伏EPC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消息的口徑是2019年領跑者基地將有22個,每個基地安排500MW的規模,也就是將會有11GW的領跑者項目。
國家能源局此前曾透露,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適時啟動第四期光伏領跑者項目,按照領跑者項目一年啟動一期的慣例推測,2018年只剩下一個半月,第四批領跑者項目離批復越來越近。
但一位光伏組件企業人士則認為,現在雖然相關工作已經啟動,但第四批光伏領跑者的結果預計將在明年中旬才會正式推出。因為目前第三批領跑者項目還在建設當中,技術門檻更高,執行要求更嚴格,現在10個應用領跑者基地距離并網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只有江蘇泗洪應用領跑者基地成功并網。
領跑者基地作為光伏向平價上網的示范項目,也承擔了推動新型光伏電池技術產業化進步的任務。下半年以來,隆基、中來、晶澳等在新技術電池產業化方面競爭愈加激烈,爭相標榜自產組件可以成為領跑者項目中的優選。隨著更多企業加入,更高效率電池的產業化正在進行中。
PERC和雙面勢頭不減
2015年1月,國家能源局提出光伏領跑者計劃,初期目的在于鼓勵光伏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產業鏈向高端制造發展,擺脫低端重復建設的困局。
2016年,第二批領跑者計劃引入競價機制。第三批領跑者計劃吸取了前兩次招標建設的經驗,在基地評選期即引入了五方面考核,引導地方政府降低企業投資的非技術成本。第三批領跑者競價的結果顯示:部分地區的報價已經低于當地火電價格。
國家能源局的“領跑者計劃”,發揮了從示范到引領的作用,促使光伏產業走向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未來,隨著系統端成本的繼續下行以及非技術成本的控制,領跑者有望推動國內集中式電站大規模走向平價上網。
在領跑者項目中,最受關注的是組件的轉換效率。以PERC、TOPCon、MWT、HJT等為代表的高效電池正全面開花。
“高效率電池種類很多,產業化前景良好的主要是硅基電池。經過60年的努力,硅基電池效率普遍高于20%,最高達到26.6%,已經接近S-Q理論極限。”在11月12日舉辦的2018第九屆中國太陽能光伏高峰論壇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曾祥斌表示,硅基電池中,發展空間大的是基于PERC(PERLPERT)系列太陽能電池。
11月8日,隆基宣布,經獨立第三方認證測試機構TüV南德測試,隆基60型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達20.83%,再次打破單晶PERC組件效率世界紀錄,這已是2018年以來隆基樂葉第四次刷新組件技術的世界紀錄。
PERC從第一批光伏領跑者項目開始就有不俗的表現,晶澳作為“PERC專利持有者”,為第一批光伏“領跑者”項目提供了近50%的光伏組件,行業發貨量第一,其中PERC組件占比40%。
而除了PERC組件,可以與各種高效技術疊加的雙面電池正全面加速。第三批領跑者項目中,雙面技術越來越成為標的新寵,在應用領跑者基地項目中,雙面技術占比達53%;而在技術領跑基地項目中,雙面技術占比高達66%。雙面雙玻組件總中標量約為2.6GW,占比達52%。
上述光伏組件企業人士預計,隨著 1500V系統和1500V逆變器產品技術成熟,雙玻組件的優勢還將繼續放大。
“從1000V提到1500V,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降成本。”該人士表示,其實1500V的組件系統很早就推出了,但是由于后端包括逆變器、直流開關等一些配套設備遲遲沒有跟上,所以延遲了幾年。從去年開始1500V的逆變器國內也開始進行規模化量產,這樣匹配起來從系統建設成本上會有一個很大的降低。
另外,雙面雙玻和斜單軸、平單軸的匹配也能起到疊加效果,提高發電增益,而且雙面雙玻和雙玻產品成本本身也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