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
四川省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綜合試點方案
為探索可再生能源消納途徑,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速推進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臨港開發區)工業轉型升級,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推廣開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綜合試點有關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試點園區基本情況
(一)臨港開發區產業支撐情況
臨港開發區于 2009 年 12 月 18 日正式成立,2013 年 1 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6 年 6 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區域規劃總面積 168 平方公里。臨港開發區總體按照“一區五城”戰略定位和“產學研港城”深度融合思路發展,按照“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一方面大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確定了四大主導產業定位并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總體呈現出發展快、成效好、體系優、后勁足的特點。臨港開發區確定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屬于國家產業政策目錄鼓勵類產業,排放均能達到環保標準,同類產品電力單耗在全省內居于先進水平。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將是項目建設投產的關鍵期,企業對用電量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具有較強可再生能源消納潛力。
(二)臨港開發區電網支撐情況
臨港開發區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行政區域內,屬國網宜賓供電公司供區,電網以 500 千伏敘府站和新平電廠 220 千伏并網機組為支撐,通過 220 千伏線路與自貢、瀘州、樂山電網相聯。網內
220 千伏網架已形成“日”字形環網。110 千伏電網以 10 座 220 千伏變電站為支撐,實現了輻射解環網供電運行方式。宜賓電網結構堅強,供電可靠性高,為臨港開發區消納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堅強的電網支撐。
(三)臨港開發區電量消耗情況
臨港開發區 2016 年工業企業用電量 0.6 億千瓦時,2017 年工業用電量 0.8 億千瓦時。預計 2018 年全年工業用電量將達 1 億千瓦時,2019 年工業用電量將達 1.5 億千瓦時,2020 年工業用電量將達 2 億千瓦時。
二、試點總體思路原則
(一)總體思路
抓住電力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在堅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 號)文件和相關配套文件精神基礎上,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深度挖掘省內水電消納潛力,加快臨港開發區經濟發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增加用電負荷、擴大消納渠道、降低用電成本,打造可再生能源消納試點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則
1.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通過適度引導和政策支持,加快水電優勢資源在臨港開發區消納,將臨港開發區納入全水電直接交易范圍。
2.明確主體,落實責任。臨港開發區承擔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主體責任,明確工作要求、時間進度、政策措施等內容,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縱向橫向協調,確保政策落實到位,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3.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積極協調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優價多發,充分尊重工業電力用戶等相關方面的意愿,穩步推進試點示范工作。
三、試點措施
(一)試點范圍
1.發電企業范圍。參與試點的發電企業為西南網調調度電廠留川部分、2017 年年底前并入四川主網的統調統分水電企業。
2.用戶范圍。臨港開發區內所有符合條件的用戶。
(二)試點電量規模及交易方式
臨港開發區參與試點用戶全電量參與直接交易。交易可全部采取雙邊協商、集中交易方式。鼓勵售電公司代理園區用戶整體參與電力市場。取消直購電中 30%的火電比例。按照自愿原則,園區內
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作為一個整體統籌實施全水電直購電。
(三)試點電價
1.交易價格。交易價格由購售雙方自主協商,對應的水電交易電量也由雙方自主協商,不受限制。
2.輸配電價。輸配電價按國家和省有關輸配電價政策標準執行。
3.用戶電價構成。參與試點直接交易的到戶電價由用電企業與發
電企業形成的交易電價、輸配電價(含線損和交叉補貼)、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組成。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機制。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和宜賓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對開發區內參與試點企業的管理。四川省經濟信息化委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臨港開發區建立本地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協調機制,省市上下聯動,共同促進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
(二)引進產業增強消納能力。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引入綠色高載能產業,做大產業,增加用電需求,增強產業對水電消納能力。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新建或改造為電能替代項目,如煤、氣鍋爐改造為電鍋爐等。
(三)做好政策宣傳引導。立足建設省級清潔能源基地的目標,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共識與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