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那些未實現的“黑科技”
和所有的風險投資機構一樣,DARPA的項目并不是每個都能取得巨大成功。DARPA收到的所有項目計劃書中,有的確實是才華卓越的創新突破,也有相當多盲目自大、不切實際的想法。與其說DARPA歷史上的成功項目多得可怕,不如說DARPA對項目失敗的承受度高得驚人。
雖然鼓勵冒險、鼓勵新想法和容忍失敗,但并不意味著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都能拿到DARPA的資助。DARPA在項目資助資金的審核上,有著非常嚴格的審批流程。其戰術技術辦公室副主任帕梅拉·梅爾羅伊認為,“在特別危險的項目里需要考慮投資規模,思考‘瘋狂線’究竟畫在哪里”。
雖然審查嚴格,但沒有任何提案因為想法過于大膽而被忽略。如今再來看DARPA的一些瘋狂想法,腦洞之大絲毫不亞于好萊塢的科幻導演。甚至很多漫威和好萊塢科幻電影里的黑科技,都能與那個時代的現實研究對應得上,F在已經很難說得清楚,到底是斯坦·李們給了DARPA研究的靈感,還是DARPA給了斯坦·李們創作的靈感。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掀起一場“人體特異功能和超自然現象”的研究熱潮。錢學森等人為首的頂尖科學家熱衷于此,以解放軍507研究所為主,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從全國各地收攏了一班號稱有“特異功能”的人進行研究,期望能從這些奇人身上,找到能“用意念控制衛星”、甚至隔著大洋對敵方進行“致命攻擊”的絕招。
這場現在看起來頗顯荒誕的“超能力”研究,并不是中國人的原創。美國和蘇聯人從更早時候就開始了這項研究。作為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一場不為人知的秘密競賽,一度受到國家最高層的密切關注。
這項秘密研究的始作俑者是蘇聯人。二十世紀60年代,在莫斯科工學博物館聚集了一批具有“超能力”的“特異功能者”。[6]其中一位叫沃爾夫·梅興的“特異人”最有名,梅興最如日中天的時候,不僅是宣傳海報貼滿全國的“網紅”,還是斯大林的座上賓。
這些“特異功能者”經常被克格勃請去“執行任務”。比如,從電視畫面中“判讀”美國總統和其他要人的健康;以旅游者身份潛入美國,通過“超能力”和自己遠在國內的“同事”聯絡,把搞到的情報發出去;克格勃還曾經試圖讓“特異功能者”“看”水下的美國潛艇,以及發現燃料加注基地等。
EA公司于2001年發行的《紅色警戒2:尤里的復仇》,以蘇聯的“特異功能者”作為故事藍本
20世紀70年代,DARPA委托蘭德公司評估“美國與蘇聯在超自然現象方面科學與技術研究活動的實質性差異”。換句話說,DARPA開始插手“精神力研究”。[7]為此,DARPA煞有其事的花費了數百萬美金,試圖招募一批具備心靈感應能力的人來進行遠程間諜活動。甚至秘密籌建一所類似《X戰警》中的澤維爾天才學校。DARPA期望,這批特異功能者可以通過折彎湯勺,來折磨克里姆林宮里的蘇聯領導人。
DARPA還曾經在上世紀60年代研究過一種“機械戰象”,不知道研究者是否受到中國《三國演義》中“木牛流馬”的啟發。這種為了幫助越戰中的美軍穿越熱帶叢林,運輸戰爭物資的機器人,可以穿越山區、沼澤、小溪甚至河流,沿著狹窄蜿蜒的叢林小徑以及陡峭的山坡運送人員貨物。
后來這項發明被時任DARPA主任的埃貝哈特·萊克廷叫停,理由是“腦洞過大,會嚴重影響DARPA在國會的信譽”。1980年上映的《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中,有一款可以運輸40名沖鋒隊員的AT-AT全地形裝甲步行機,正是這款“機械戰象”的科幻版本。
星球大戰中的AT-AT步行機星球大戰中的AT-AT步行機
這款全地形步行機器人,涉及到極為復雜的機械設計和控制技術。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DAPAR并沒有停止在這個方向上的探索。1992年,馬克·萊伯特在麻省理工學院的Leg Lab實驗室里創辦了波士頓動力公司。這家致力于仿生機器人研究的科技公司,日后將在世界機器人科學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著名的項目“獵豹機器人”,正是在DARPA的資助下得以開展。
DARPA資助的獵豹機器人項目DARPA資助的獵豹機器人項目
《鋼鐵俠》電影中,托尼·斯塔克在自己的胸前安裝了一個“方舟反應堆”,這是一個迷你可控的核聚變反應堆,可以為自己的鋼鐵盔甲提供源源不斷的充沛動力。而這個小到可以拿在手上的小型核聚變反應堆,也曾經在2009年,正式進入DARPA的研究目錄,并獲得300萬美元的研究預算。
鋼鐵俠的“小型核聚變反應堆”鋼鐵俠的“小型核聚變反應堆”
以上僅僅是DARPA各種驚世駭俗研究中的冰山一角。據非官方統計,DAPAR成立六十年的歷程中,失敗的項目占比高達98%。雖然很多項目因為現實條件不具備而胎死腹中,但是DARPA對美國科學進步的最大貢獻在于——即使這些項目暫時失敗,所積累的經驗和沉淀的有價值的技術,也成為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DARPA國防科學辦公室現任主任斯蒂芬妮•湯普金斯曾說:“如果失敗是因為你愚笨懶惰,那不可原諒,好在這種情況在這里不太常發生”。DARPA鼓勵“正確的失敗”,并盡可能總結出失敗的原因和經驗。
愿望總是美好的,但實際上,DARPA自己并沒有做好這項工作。由于項目經理流動太快,很多項目都來不及寫出詳細的總結報告。這也成為近年來美國國會和軍方對DARPA模式提出質疑的一大原因。
但這些精英項目經理,即使離開DARPA,也能成為新的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DARPA的研究從來不立足于眼前,而是著眼于未來。與其說DARPA在資助天才的科學家們進行一項項瘋狂的研究,不如說支持著他們探索未知的世界。這些向未來世界的探索,會將我們帶向更加自由,還是更加禁錮?我們猶未可知。
《變形金剛》電影里,擎天柱曾經說:
他們是原始的種族...難道我們不是嗎?
他們還年輕,需要不斷學習!
但是他們有優秀的品質,
自由是所有生命體擁有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