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關東群雄聯盟討伐董卓,推舉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為盟主。當時不過區區高唐令的劉備,在一旁遠遠望著本初同學那高大項背,雙眼中全是艷羨,艷羨中閃過一道悸動。三十年后,他稱王西川成三分天下之雄主。一千八百多年后的2018歲末,某光伏制造龍頭公司高級副總裁C先生離職準備創業,他覺得,高效電池能夠成就光伏行業王者之
三
此時,有人向這股風里添加了一根干燥的木材。生產高效組件的另一位王先生,雙手捧著數千萬元預付款,正四處尋求2019年前兩個季度的高效電池片供貨合同。
在早已退步到易貨貿易年代的光伏業,王先生肯定不是錢多了燙手,他不得不從甲方變身乙方的背后,是2018年三季度末以來高效電池一片難求,是主要電池片廠家2019年上半年訂單已滿倉。
一位瘦高的長得有些漂亮的分析師小伙子說,到2018年底,P型高效電池產能將突破80GW,2019年特定突破100GW。
但這似乎仍滿足不了市場的渴求。在王先生身后,還有同樣捧著一堆堆如干柴一樣現金的張王李趙等諸多先生,他們都在眼巴巴地翹首盼望著高效電池的供貨合同。
干柴、熱潮與風,三者匯聚一起,便是燃燒,猛烈地燃燒。
筆者突然想起2010年盛夏奔波于蘇浙皖等地想要弄明白大家為什么都在瘋狂擴張時一位老總的話:一臺爐子(單晶爐)兩個月就能收回投資,這么好的市場,為什么不擴?
四
某著名光伏國企上市公司對于高效,似乎有另一種看法。在對國內諸多一線品牌組件經過長達一年的各種測試后,他們發現,單、多晶組件發電效率排名第一的,均出自2012破產重組后似乎并未更新過產線的無錫尚德。
一定有很多人不會認同這個測試結果。比如光伏裝備廠家,他們有很多數據和論據佐證三四年甚至更短時間更新一次產線是保持這個行業技術進步的基本要求;又比如那些一直在更新產線擴張的公司,他們不需要用數據證明什么,不斷更迭產線和擴張就足以牽引競爭對手的腳步。
不知道是否有人計算過,80GW的高效產線更新總投資需要多少錢,光伏行業一年的全部利潤是多少,全行業投入到技術研發上的資金又是多少?或者再往前看,被80GW高效產線淘汰了的那些產線總投資多少、使用了多久、還有沒有價值?
這筆賬計算起來可能有些復雜,但更難搞明白的是那些簡單數字背后的意義。因為在這另一種形式的高效之路上,有很多光榮正確的理由,也有很多輝煌的成就。
時光匆匆,倏忽間便來到了2019。
2019,可能真的有些不同,有些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著不小的變化。比如,宏觀環境;比如,國際市場。
雖然現實拒絕假設,但假設卻能夠增添我們認識未來的維度。如果在2019,內需和外需出現同時受挫的局面,我們該怎么辦?
正如沒有人知道高效電池趕超這股風起自何處又將歸去何方,這個問題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回答。
但宏觀環境的巨大變化,早已體現在各種微觀中。風起于青萍之末,正徐徐而來。在2019,或成颶風。(吳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