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戰止戰初見成效
貿易戰爆發至今將近9個月,中國以戰止戰策略效果如何?
通盤審視,答案是初見成效。
盡管美國挑選了本國經濟處于景氣峰頂,而中國經濟處于周期谷底的有利時間段發動貿易戰,但我們穩住了陣腳,保持了出口、基本戰略物資供應穩定,以及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步伐;相反貿易戰對美國宏觀經濟的顛覆性殺傷力正在逐步浮現。若非如此,外加上特朗普在美國國內政局中遭遇重壓,美方不可能同意與中國開展務實的談判協商。
對于口口聲聲要求消除對華貿易逆差的特朗普而言,諷刺意味最濃的,是中國對美出口不但沒有被貿易戰擋住,反而在當年出現了兩位數增幅,貿易順差更是一舉增長17%以上。
兩組數據引人關注。一組是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公布的中美貿易數據:
以美元計價,2018年中美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為6335.2億美元,同比增長8.5%。其中,出口4784.2億美元,增長11.3%;進口1551億美元,增長0.7%;貿易順差3233.2億美元,同比擴大17.2%。
另一組是前幾日商務部公布的中美2018年貿易數據:2018年中美兩國貨物貿易額超過了6300億美元,兩國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400億美元。而在2017年,這個數據分別是5800億美元和2300億美元。均呈增長。
盡管有些輿論將去年中國對美出口增長歸結為貿易戰陰影下,中美企業買賣雙方加快提前出貨、囤貨,但這并不能解釋全部增長。這場貿易戰實際效果之所以與特朗普的期望背道而馳,歸根結底還是以貿易戰消除逆差的思路違反客觀經濟規律。
美國國民儲蓄率過低,必然需要以貿易逆差形式進口別國國民儲蓄供自己使用,制造業綜合效率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國必然在其制成品進口中占據主要份額;中國國民儲蓄率高,必然以貿易順差形式出口自己的國民儲蓄供別國使用。
來看1980—2017年間中美兩國儲蓄率及其差額,數據如下:
美國要想壓縮貿易逆差,就需要破釜沉舟全面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并顯著壓縮軍費開支;要想重建制造業基礎,還需要全面改革工會體制和教育體制,貿易戰對此沒有作用。
外國也不要把中國的高儲蓄和貿易順差當作壞事。須知在過去20年里,正是中國作為全球凈儲蓄的主要供給者而帶動了全球經濟體系,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其它國家有能力替代這一角色。
一旦猝然失去這樣一個主要的儲蓄供給者,世界經濟體系將因陡然喪失大部分動力而陷入紊亂、停滯。在德意志銀行總結的2019年全球市場30大風險中,第25項赫然便是“中國經常賬戶赤字的出現早于市場預期”。
對于美國經濟,貿易戰已經讓美國一批相關產業的銷售產生了重大損傷,但沖擊美國宏觀經濟全局的突破口應該不是美國實體經濟部門,而是它的股市。大規模貿易戰必定會同時損傷中美兩國金融市場。
看個比喻:
由于美國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遠遠高于中國,貿易戰沖擊中國股市、進而沖擊中國宏觀經濟全局的效果,好比我從二樓會議室窗口跳下;沖擊美股、進而沖擊美股宏觀經濟全局的效果,則好比從國貿三期樓頂跳下。
美股從2018年最后一個季度開始驟然大幅度下跌,中美貿易戰對惡化市場參與者預期、進而引發美股下跌發揮了關鍵的推波助瀾作用,也初步驗證了上述判斷。
年末與年初相比,2018全年道瓊斯指數累計下跌5.63%,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下跌6.24%,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下跌3.88%,創2008年以來年度跌幅最大紀錄,道指、標普500指數結束連續兩年上漲,成為過去十年中第二個下跌的年份。納指則終結六年連漲、成為2011年來首次下跌。雖然百分之五六的跌幅貌似不太驚人,問題是美股2018年內高峰、低谷相比,跌幅已達20%。
不僅如此,全面下跌的同時,其波動性也大大加劇。僅12月一個月,標普500指數就有9次日均漲跌幅超過1%,比上年全年多8倍;2018全年合計,標普500指數共有64次日均漲跌幅超過1%。
是的,股市驟然大幅度下跌目前貌似尚未傷及美國實體經濟部門,但金融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隨著股市下行延續,對實體經濟部門的負面影響必將顯現。以“加息+縮表”為內容的貨幣政策正常化一方面將加劇股市下行,另一方面與股市下行結合,又將打擊美國實體經濟部門。
在次貸危機后延續近10年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環境里,美國成長起來一大批不能產生正常可持續現金流、只是依靠源源不斷廉價融資“燒錢”維持的“僵尸企業”,且其中不乏聲名遠揚之輩。
隨著美國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和股市下行,這些企業的債權融資、股權融資通道都將大幅度收窄,甚至完全堵死。
如此這般,時間一長,“僵尸企業”們結局可想而知,一場規模可觀的企業倒閉潮正隨著貨幣政策與股市調整而在醞釀之中。大名鼎鼎的通用電氣(GE)就完全有可能以“僵尸企業”形象終結,并載入商業史冊。
不僅如此,隨著股市持續大幅度下行,其財富效應最終還將導致居民消費發生可感受的減少。對于美國這樣一個居民消費是經濟增長主動力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沖擊可想而知。
股市下行蘊藏著如此巨大風險,但這一風險在相當程度上又是被特朗普政府一手挑起的,可謂“不作不死”。正因為如此,在中美貿易戰進程中,每次升級和每個緩和的跡象,都會在股市上引發明顯的反應,多次反應堪稱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