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出現商業模式的市場,全球范圍內調頻輔助服務領域的儲能應用進展不大,已開發市場的"天花板"效應已經顯現。南澳Tesla100MW儲能項目的實踐經驗說明,最早進入市場的玩家才有錢賺,后進入者只能尋找新市場進行"區域復制"。
相比國外,國內儲能應用于調頻輔助服務領域"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機遇"來看,在電改的大背景下,東北、福建、甘肅、新疆、山西、寧廈、京津唐、廣東、安徽、河南、華北、華東、西北等地區都相繼出臺了輔助服務市場相關文件,鼓勵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等投資建設電儲能設施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從實際效果來看,除了為業內熟知的山西"按調頻里程和調頻性能補償機制"對儲能的推動作用顯著外,廣東省也在新設計的調頻市場規則中,合理地借鑒了華北調頻補償機制以及美國PJM的市場規則,即放棄原有依電量結算的方式,采用按照調節里程加調節性能計算補償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儲能進入廣東調頻市場。從2017年年底模擬運行階段的調頻市場規則頒布后,廣東省內發電企業已經簽訂了6個火儲聯合調頻項目合同。
從"挑戰"來看,一方面、政策的推動帶動了國內眾多企業進入儲能調頻市場,除睿能、科陸等企業外,欣旺達、北控、智中、海博思創、萬克、華泰慧能、道威儲能和智光電氣等儲能系統集成商和項目開發商也在積極部署調頻儲能市場。眾多的競爭者在有"天花板"的市場中,無疑會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慘烈。2018年,儲能運營商和業主單位的分成比例不斷下降,從"8:2"跌至"5:5",在有限的盈利空間中,價格戰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盡管公布的"火儲"項目不少,但真正投運的卻屈指可數,消防安全標準的缺失,也是橫在所有儲能調頻項目面前的一道"鴻溝"。
2018年,"電池熱管理"方面的研究與測試、滅火材料與設備的研發,以及消防標準的制定等均是業界對提升電池安全管控的工作的體現。中關村儲能聯盟聯合會員企業制定的兩項團體標準《電化學儲能系統評價規范》、《儲能系統火災預警及消防防護系統》正在征求意見,標準發布后將有助于推動更多項目的落地。
最后,在向"輔助服務市場"過渡的過程中,競價模式下初期市場價格競爭激烈,調頻補償價格不斷下降,儲能調頻項目的投資風險日趨加大。而儲能參與調峰、備用等服務的機制尚未理順,盡管東北、新疆、福建、甘肅、安徽等地區對于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電儲能調峰交易,提出了容量配置要求,江蘇也明確提出儲能可參與深度調峰,并計劃設計補償規則,但是獨立儲能電站并網的相關調度策略和技術規定、電力系統接入標準、儲能系統的充放電價格、獨立計量和費用結算等方式都尚無明確規定,短期內成為了儲能實現多重價值疊加的障礙。
針對上述障礙,儲能聯盟結合會員單位的反饋需求,呼吁相關部門(1)盡快明晰電力現貨市場中輔助服務交易機制的設定原則及相應機制的實施過渡路線圖;(2)建立能夠切實體現"誰受益、誰付費"的基本原則,逐步向用戶側傳導的可持續的市場化長效機制,降低規則調整帶來的政策風險;(3)允許儲能參與多類服務交易,充分發揮儲能多重"功用"的特點,實現價值疊加,避免單一應用市場日趨飽和以及價格降低帶來的市場風險。
有了獎懲分明,新能源加儲能還需要哪些助力?
盡管新能源的發展是電力系統應用儲能的重要原因,但在國內二者的關聯卻始終不夠密切。國內新能源場站配置儲能的案例不多,去除個別風儲示范項目,其他基本是上網電價較高的"老大"型光伏場站為了解決棄光問題而建的項目。2018年,隨著新能源平價上網政策的推進,建立在"解決棄電"基礎上的盈利模式將失去優勢,未來還需探索新能源場站加儲能的更多價值。
參考國外,在新能源比例日趨增高的情況下,電網對于不同性能的新能源發電機組的考核與獎懲也會日趨差異化。發電更穩定或者"信用度"更高的新能源機組會獲得更高的上網價格,或者減少更多的"罰款"。
令產業期待的是,國內西北新版"兩個細則"遵循了這個思路。盡管在現階段,相對其他替代性方案儲能成本較高、且缺乏其他獲益渠道段,單靠避免罰款,無法給予新能源發電商安裝儲能的足夠動力。但未來,相信隨著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政策制定者將會在考慮新能源加儲能的聯合體電站優越性的同時,鼓勵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輔助服務,發揮聯合電站帶來的多重價值,并明確儲能服務電價,給予其合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