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本方面,超四成(40.38%)企業家認為近一年來原材料成本明顯上升,近半數(46.15%)認為有所上升,僅13.46%認為無明顯變化;用地成本方面,近一年來企業用地及房租支出超半數(51.92%)上漲幅度在10%~30%,13.46%上漲幅度在30%~50%,另有1.92%上漲幅度在70%以上,僅有19.23%上漲幅度在10%以下、13.46%沒有上漲;制度成本方面,約半數(50.00%)企業家認為近一年來行政服務環境有所改善,15.38%的企業家認為明顯改善,同時超三成(34.62%)企業家認為沒有任何改善。
表10 近一年來企業原材料成本變化
表11 近一年來企業用地及房租成本變化
表12 近一年來企業制度成本變化
四、對策建議
從本次調研的問卷反饋來看,中國實體經濟降成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面臨不小的挑戰。企業行政成本、稅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與滿足企業的訴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同時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用地成本下降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約。在經濟下行環境下,企業在降成本方面的獲得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為應對未來的風險與挑戰,企業家們提出了以下對策建議:
1、加大政策力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和融資成本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企業家呼聲最高的三項措施,第一是為“降低社保繳費費率,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占比達62.39%,其次是“對小微、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減稅”(51.28%)“簡化稅種,向直接稅為主的稅制轉換”(41.03%)。對于企業,最直接有效的降成本方式就是簡化稅種、降低稅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稅種還是比較復雜。有企業家表示,“間接稅一定要向直接稅轉變”。針對社保繳費一項,有企業家提出,希望社保入稅后,繳納基數及比例可以視企業盈利情況而定,特別是企業承擔部分尤其應該如此。此外,對于初創企業,應給予一定時期的稅收照顧。還有企業家指出,稅收政策應該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現在經濟不景氣,但稅率還是與以前一樣,導致企業越來越難做。
表13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需要加強的政策措施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企業家呼聲最高的三項措施依次是“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64.10%)“引導金融機構向民營企業貸款”(59.83%)“降低創業板、中小板上市門檻”(35.04%)。有企業家表示,近年來銀行風控對于民營企業的認可度在增強,但由于責任制度的僵化,銀行資金依然很難直接為民營企業輸血,建議從體制上為銀行中高層決策者松綁,解除顧慮,增加靈活性。而且銀行自身缺乏制度創新,目前給民營企業發放貸款的模式還相當于“典當行”業務,更看重企業的有形資產,比如抵押物,沒有全面考察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商業模式,應該轉變思維,對企業股權及未來預期提供一些價值融資。還有企業家提出,應該對企業分層分類制定納稅獎勵政策,如對足額、持續納稅的企業,銀行可以增加其貸款信用額度。
表14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需要加強的政策措施
2、深化體制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關于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重要、有效的一項是“加快要素的市場化改革,降低制度成本”,占比超8成(84.62%)。其次是“建立健全政策評估程序,完善政策反饋機制”(34.62%)與“加快國企改革,破除僵尸企業導致的資源錯配”(32.69%)。
表15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
更重要、有效的體制改革舉措
要素市場化的體制改革,需破除勞動力、土地、資金、能源、科技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例如各種行政性壟斷、政府的無效管制、戶籍或其他多元制度分割、資本市場的結構性扭曲等,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調研中,一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反饋,該企業運營的制度環境成本實在是太高(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面對十幾萬種醫療器械,國家只指定了四項(分級)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有些品種的規范要求實在過高。應該制定更多的符合產品實際屬性的管理規范,這樣做,一是更利于這個行業的發展,二是更利于行政部門的廉潔監管。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關鍵要抓住以下幾點:一是打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前,應充分聽取企業的意見,做好公平競爭審查評估;二是打破信息壁壘,推動實現信息互通共享,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三是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四是建立健全政策評估程序,完善政策反饋機制。
調研中,有企業家表示,“政府要求企業講誠信,政府自己更要誠信!但現在很多市縣政府都不遵守上一屆政府和企業簽訂的合同。”有企業家提出,“很多政府部門落實政策不到位。各項政策有了,但部門之間互相不掛鉤,不溝通。”還有企業家希望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前,應該多借助第三方智庫等渠道,廣泛聽取企業家的心聲與意見,確保政策真正落地。而在推動產業環境方面,要注重戰略規劃的整體性,培育產業需要長久堅持,切不可朝令夕改。這方面要多請智庫專家參與頂層設計,而不是一開始就請建筑規劃設計院設計沒有理解產業本質內涵、外表光鮮的園區。
3、強化統籌協同,緩解基本成本上升
人工成本方面,關鍵是優化社保制度。要合理調整社會平均工資標準;擴大養老保險基金及住房公積金融資渠道;在中央層面實施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并強化投資運營管理;精簡一些社保險種,例如將工傷、醫療、生育合并為健康保險;支持各地通過拍賣、出租政府公共資源、資產等方式籌集資金,為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創造條件。
原材料成本方面,要積極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加大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力度,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多方面拓展供應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
用地成本方面,要按照產業類型和特點,靈活確定產業用地出讓年限。實行彈性出讓年限以及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政企共有使用權等多種供應方式,控制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調研中,有企業家表示,希望政府改變長期以來的“土地財政”,盡快探索、調整經濟增長新動能。
總之,降成本既需要企業自身努力挖掘潛力,也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前主動聽取企業意見,政策執行中及時搜集各方反饋意見,必須加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時代,企業降成本的過程,也應該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