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轉型的最主要驅動力就是可再生能源的興起,特別是太陽能和風能。可再生能源在許多方面不同于化石燃料,這些差異將產生深刻的地緣政治影響。首先,大多數國家都有可用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只是種類略有不同,這迥異于地理位置分布集中且極不均勻的化石能源資源。第二,大多數可再生能源是“資源流動”的形式,而化石燃料則是采用資源庫存方式。相比庫存,“資源流動”的能源自身不會耗盡,更難被破壞。第三,可再生能源幾乎可以以任何規模使用,更適合分布式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形式。這增強了可再生能源的民主化效應。第四,可再生能源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其中一些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每增加一倍容量,成本就會降低近20%。
4. 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在重塑地緣政治版圖
兩個世紀以來,地理分布集中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促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形成。對石油生產和貿易的控制一直是20世紀強權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征。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可以改變全球的權力關系,這不亞于從木材到煤炭以及從煤炭到石油的歷史性轉變。毫無疑問,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全球能源轉型將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影響,主要包括:
(1)全球權利分配重新洗牌
歷史上因化石燃料出口而享有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國家,除非他們能夠為新的可再生能源時代調整發展模式,否則他們的全球覆蓋力和影響力將會下降。而技術創新的領導國能從全球能源轉型中獲得最大收益,如美國、中國等,其注重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能夠增強其自身的全球覆蓋面和影響力。轉向可再生能源可能會改變政治和經濟實力,因為可再生能源傾向于分布式能源系統應用并使其大眾化。中央集權國家在能源系統中的角色可能會改變,可能會出現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并蓬勃發展。與集中式電網系統相比,區域和分布式能源發電方式給家庭和社區更多的自主權。
(2)國家之間的關系將發生變化
可再生能源不僅影響全球權力分配,它還將重新配置聯盟結盟和貿易流動,并圍繞電網和新商品建立新的國家依存關系。
聯盟結盟轉移:如果全球對化石燃料的需求下降,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礎上的聯盟可能會被削弱。聯盟可能出于各種其他原因而得以維持,但能源支柱將變得相對不那么重要。
新的貿易版圖:可再生能源將改變國家和地區之間貿易關系。廣義而言,國家間的關系將從過去以化石能源為重心的全球市場轉移到區域電網為重心。今天從世界另一邊進口石油的國家將尋求在國內開發可再生能源,并將其電網與鄰國電網整合。
(3)影響各國的能源治國之道
各國長期以來一直將能源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這種做法被稱為能源治國。在一個主要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世界里,能源轉型的可能后果之一是降低石油和天然氣作為外交政策工具的地緣戰略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對其他商品的依賴,如電力、生物燃料、氫等新興燃料或鋰、鈷、稀土金屬等關鍵材料,可能會造成新的依賴和脆弱性,如切斷跨境互聯電力或關鍵原材料供應可能將成為新的地緣政治武器。
5. 對中國的影響評述
報告特別強調,中國將從能源轉型中獲益,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超級大國”。中國不僅在可再生能源制造業上處于領先地位,在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和部署上也居于前列。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電動汽車的最大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在可再生能源制造業增加值和專利數量上都領先其他國家。中國目前還是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資國,占到全球45%以上。上述領先地位使得中國在貿易和經濟發展上具有比較優勢,提升其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地位。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全球能源互聯網”等倡議設定了多個雄心勃勃的戰略目標,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國家對這些項目債務、透明度、環境可持續性等擔憂。與此同時,包括美國、日本、歐洲等也紛紛出臺了自身的跨國界基礎設施計劃,揭示了基礎設施互聯將成為競爭國家擴大各自影響力和控制權的新戰場。
報告最后總結道,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全球能源轉型將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它將重塑全球權力、國家之間的關系,并引發經濟和社會的根本結構變化。各國必須為未來的變化做好準備,并制定戰略以平穩渡過能源轉型期。與此同時,能源轉型將帶來新的挑戰。化石燃料出口國如果不為新的能源時代重塑自己,可能會面臨不穩定。盡管存在困難,能源轉型最終將通過應對氣候變化、防治污染、促進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使世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