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個人風格,大家已經見識得很清楚。我個人認為,特朗普形成這樣的風格,和他是個房地產商有關系。
房地產行業全球化色彩很淡、所以特朗普對全球化沒什么概念,包括貿易逆差、貿易順差概念,他也不太懂。而房地產行業和鋼鐵、鋁這些建材行業關系比較密切,所以特朗普肯定有一些建材行業的朋友,包括他曾想讓美國鋼鐵公司的老總當SDR,而萊特希澤、羅斯也都來自鋼鐵行業。特朗普和他們的關系比較密切,所以他比較同情他們——看他們在泥潭里掙扎,然而越掙扎越落后,因為那是無法挽救的行業。
我自己認為,特朗普如今形成的貿易保護色彩和其個人經歷有關系。當然,也有個人風格影響,偏執也好,自戀也罷,都有關系。
另外,美國國內政治也發生了變化。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全球化、市場化導致的結果就是收入分配不均衡。當然,也有國內政治理念的問題,在社會保障體系等基礎層面,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是做得更差一些,這是特朗普之所以能上臺、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5.美國對接觸政策的效果比較失望
去年我們去美國,感受很深刻。美國學界和政府的共識非常強烈,他們認為所謂的接觸政策并沒有推動中國向他們希望的方向改變,甚至有一些對中國還比較友好的人都痛心疾首,感慨中國怎么變成這樣了——其實我們也沒覺得怎么樣。
總體來看,中國發展太快了,中國改革開放太慢了,同時對美國構成實力和模式上的挑戰。這兩個東西一起發生,為此他們有一些人焦慮,有一些人失望,有一些人恐懼,各種情緒。
至于到底該怎么辦?分歧還比較大。我自己總結,大概有三派:
第一派是主張和中國脫鉤,即中美脫鉤。我們過去是一對,現在分手。這想法偏理想主義一些。
第二派是主流派,希望向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接受美國的要求,融入美國的體系。這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內的主流,同時他們都不接受中國現在的模式。
第三派主張開打,而且有點急,認為要打就現在趕緊打,再不打就來不及了。像納瓦羅、蓬佩奧這些人,在美國,尤其是美國政府內部,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形勢確實比較嚴峻。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資料圖/IC photo)
6.美國對華貿易摩擦的目的,是削弱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經濟上來看,特朗普政府有他自己的目的,包括恢復美國的一些傳統制造業、重建美國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而美國企業想要擴大在中國的市場競爭,這點其實特朗普是不太在乎的。
為什么特朗普老說美國讓中國占了便宜,說當時美國不讓中國加入WTO,中國就無法融入全球價值鏈?因為他現在想要重塑全球價值鏈,讓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美資企業離開中國,回美國最好,去越南也行。特朗普是徹頭徹尾的霸權主義者,甚至也有一些美國專家說,他也是種族主義者。
四、中美貿易摩擦的前景和宏觀影響
有沒有什么因素能夠遏制特朗普想打貿易戰的想法?去年有兩點,一是中期選舉結果對他并不是很有力,民主黨主導了眾議院;二是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和股市的下滑。
但這兩個負面因素目前來看已慢慢消失了:一是通俄門調查居然沒結果,我們很驚訝,美國也很驚訝,調查這么半天居然沒有證據;二是經濟形勢居然又好了。美國國債收益率倒掛等很多指標反映出來美國經濟見底,今年一季度的形勢很好,季度增長率3.2%,失業率再創新低。
從中國角度來看,我也提不出什么建議來。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們采取了非常多的有效、有力措施,不管是和特朗普談判,還是加快國內改革開放、加快和其他貿易伙伴的合作開放,可以做的差不多都做了。
現在有一些人比較擔心,美國會構建一個所謂的“對華保衛圈”,孤立中國。我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存在,只要中國不想跟別國隔絕,中國就不會被隔絕,美國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和道德力量。
有很多對中國比較友好的美國專家也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有的甚至說,“你們也別跟特朗普談了,不要理他,你們該干嘛干嘛。”要我們完全不理他,這也不太現實,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確實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有很大的回旋空間。。
我大概就說這些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