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似乎變得愈加嚴峻且撲朔迷離。
7月13日,三星電子掌舵者、副會長李在镕走出韓國首爾的機場,旋即淹沒在媒體的閃光燈中。任憑在場的記者們怎樣發問,李在镕始終閉口不言。
這些天,整個韓國都在焦急地等待一個答案:李在镕為期6天的赴日緊急磋商,是否能讓三星電子乃至韓國的半導體公司繞過困境。
7月1日,日本宣布將加大力度限制向韓國出口三種核心尖端材料,并于4日開始正式限制有關產品對韓出口。被日本政府出口管控的材料包括被用于顯示面板制造的聚酰亞胺、半導體核心材料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
如若不然,長期穩居全球第一大DRAM內存芯片供應商、第一大AMOLED面板供應商、最大NAND閃存供應商的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等多家韓國半導體巨頭很有可能因為上游原材料短缺陷入停工。
韓聯社援引匿名信源表示,結束日本之行后,李在镕在董事會聲稱,已獲得來自上述三種材料的緊急供應,可使三星電子避免陷入停產。這被認為是李在镕6天密集訪日磋商的成果。
但這一消息很快就被三星電子否認。三星電子官方表示,并沒有獲得來自日本方面的緊急供應。有媒體此前分析,在日本以半導體原材料作為武器制裁韓國的大背景下,日本企業想要直接或者通過第三方繞過監管向韓國供應的風險極大。
在日本向韓國發出限制清單的前一天,同樣有一則新聞受到密切關注。
當日晚間,紫光集團發布消息宣布組建DRAM事業群(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也就是電腦、手機等系統的內存),任命刁石京為事業群董事長,高啟全為CEO,這也意味著這家在最近幾年通過并購建立起的中國半導體航母,正式將DRAM列為發展的重心。
DRAM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技術高地,DRAM的國產化也一直是中國高端制造的夢想。刁石京于2018年5月入職紫光集團,一直擔任集團聯席總裁,高啟全則有“臺灣存儲教父”之稱,這樣的任命足見紫光對DRAM業務的重視。
在韓國半導體巨頭們受制于日本出口管控措施時,中國企業能否趁勢追趕?
被改變的全球供應鏈
這場“出口管控”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也許是美國近兩年發出的一張張“實體清單”給了日本啟示,韓國半導體產業成為日本狙擊韓國的目標。
半導體產業是韓國出口的支柱產業。2019年第一季度,韓國半導體出口額為231.99億美元,占韓國總出口額的17.5%,排名第一,遠高于排名第二的機械產業9.7%的比例。有報告判斷,近兩三年半導體產業的景氣,是拉動韓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不過,韓國半導體產業卻有著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原材料極度依賴國際市場。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以2017年為基準進行推斷,韓國的半導體原材料國產率為50.3%。在日本限制出口到韓國的三種原材料中,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國產率更是接近0%。
對于半導體這樣擁有成熟嚴密的全球分工體系的產業而言,原材料國產率低在以往并不是問題。受益于這條供應鏈、且相信這條全球供應鏈穩定性的韓國,并沒有全部進行國產化的動力,它也憑借著來自各國的原材料與設備,先后在DRAM、閃存、AMOLED等領域打垮了日本、美國等諸多競爭對手。
只是如今,一切都在發生改變。
日本政府一張“出口管控”把韓國企業陷入困境。三星電子傳出的消息顯示,這家公司以及韓國多家企業正在全球尋找三種原材料的供應商,并且加緊測試,其中又以氟化氫的供應最為緊急。
氟化氫因其揮發性較強,并不會像其他原材料一樣進行兩三個月的備貨,而是只準備幾周至一個月的用量。在芯片生產的600多道工序中,有十幾道要用到氟化氫,其純度對于產品品質具有較大影響。日本在電子級高純度氟化氫領域占據九成以上份額。
消息顯示,三星電子決定向中國企業尋求采購這幾種材料。受到這一消息的影響,A股市場上氟化氫、光刻膠等相關概念的股票聞風大漲。
日韓之間圍繞半導體的爭端短期內似乎難以看到解決的跡象。就在李在镕返回韓國的前一天,韓日雙方四位代表在日本東京,就出口管控問題舉行了非公開工作層磋商。
流出的現場照片顯示,在一間簡陋的辦公室里,沒有寒暄甚至握手的代表們兩兩對坐于由臨時拼湊的會談桌前,目光相對,像是一場拳擊比賽開始前的揚威。
自救迫在眉睫。
日方發出禁令僅三天,韓國政府就發布了一項6萬億韓元的預算,用于對半導體材料、零部件、設備研發,逐步提高自產率。
事實上,日本半導體產業也曾輝煌過。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半導體占全球份額60%左右。1993年,前十大半導體公司日本獨占六家。不過,在被美國打壓后,日本半導體產業逐漸沒落,韓國趁勢崛起。
此次日本的做法讓產業界擔憂:一方面將會給業已處于衰退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沉重一擊;另一面由于韓國在NAND閃存、DRAM、AMOLED面板等領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日本索尼、松下等公司也是其重要客戶,日本政府的舉措反過來肯定也會影響日本公司,而更大的沖擊波將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半導體的供應鏈非常長,而且在不同區域。一旦有所謂的全球經貿政治風險,很容易被當成題材操作。”顯示及半導體行業專業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CINNOResearch半導體研究部副總經理楊文得表示。
楊文得分析:“我們現在看到韓國、日本、美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等各個地方半導體廠商都在盡量分散風險,不讓單一材料或者少數關鍵材料掌握在特定某一些國家或者廠商手中,減少不可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