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用電負荷、外送負荷、負荷率、調峰性能是影響新能源消納的關鍵因素
新能源消納簡化模型。理論上來說,區域內的新能源消納空間取決于負荷(含外送)曲線和常規機組最小出力曲線之間的差值。
用電負荷、外送負荷、負荷率、調峰性能是影響新能源消納的關鍵因素。從新能源消納原理和計算公式可知,負荷規模、外送負荷(電網互聯互通能力)、負荷率(負荷峰谷差)以及電源調節性能是影響新能源消納的關鍵因素。
2.2 原因分析:電源結構和發電計劃制度是新能源發展受限的本質原因
原因一:新能源發電是不穩定電源,隨機性、間歇性發電。出力曲線(日內和日間出力曲線差異)電力系統的發、供、用要求同時完成,而風光由于資源特性,出力存在隨機性和波動性,這種屬性不僅體現在日內還體現在日間,這是新能源發展受電網限制的本質原因。
原因二:外送能力欠缺、靈活電源比例低等電源結構問題。對比中國山東、甘肅與葡萄牙可知,雖然山東和甘肅負荷率較高,但由于調峰性能差以及外送負荷低,山東和甘肅的新能源消納空間占用電負荷量比例分別為22.4%和38.9%,遠低于葡萄牙的89.2%。
而對比蒙東、吉林在供暖和非供暖季,由于供暖季熱電聯產機組最小出力變大,調峰性能變差,導致蒙東、吉林供暖季新能源消納空間占用電負荷量的比例分別為39.1%和5.9%,低于非供暖季的81.5%和33.7%,這是冬季三北棄風棄光嚴重的根本原因。
原因三:年度發電計劃相當于增加常規機組最小技術出力,壓縮新能源消納空間。中國電力系統在某種程度依然執行發電計劃,省級計劃機構(通常是省級經信委)負責制定年度發電計劃,即決定各類發電機組運行小時數,計劃匯總的年度和每月的發電量包含在發電機組的年度合同中。由于年度計劃的執行,相當于提升了常規機組的最小出力,壓縮了新能源消納空間。
2.3 消納改善原因:增加外送負荷、提高靈活電源比例、提高負荷率
多舉措并行,新能源存量項目消納逐步改善。2019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棄風率、棄光率分別為4.7%/2.4%,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4.0/1.2PCT,棄風棄光持續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國家相關能源管理機構密集出臺了火電靈活改性等促消納政策,增加了外送負荷、改善了調峰性能、提高了負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