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儲能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儲能在能源體系變革及能源互聯網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未來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解決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能源生產消費開放共享、靈活交易,實現多能協同的核心要素。
儲能技術形式多種多樣,按照電能存儲介質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電化學儲能(鋰離子、鉛蓄電池、鈉硫、液流、儲氫等)、機械儲能(抽水蓄能、壓縮空氣、飛輪等)、電磁儲能(超導、超級電容等)等。其中抽水蓄能技術相對成熟并廣泛應用,截至2019年底,全球儲能累計裝機1.85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為1.71億千瓦,占比92.6%。但抽水蓄能受氣象地理條件限制,因而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都高度重視其他的新型儲能技術,積極開展技術研究和應用探索,其中電化學儲能發展最為突出,累計裝機規模為952.1萬千瓦,近五年年均增長率為63%,電化學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儲能應用占到88.8%,是當前階段最受關注的儲能技術。不過,不同的儲能技術具有不同的特點,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氫等儲能技術也被寄予厚望。
研究和應用的驅動,近年來儲能技術得到快速發展。電化學儲能的循環壽命、能量密度、效率等關鍵技術指標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別是鋰離子電池儲能應用成本快速下降,等效度電成本已達0.50元/千瓦時·次,突破盈虧平衡點,實現了百兆瓦級儲能電站系統集成,在提升新能源并網友好性、電網調頻調峰、分布式儲能提升微電網運行可靠性等電力系統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實現了十兆瓦級示范應用,引發了行業關注;儲氫技術研究也不斷取得突破。
以電化學為主,我國儲能產業也實現飛速發展,除了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廠家積極布局儲能產業外,儲能電池管理系統、變流器、能量管理系統等也出現眾多專業廠家,已初步形成電化學儲能裝備產業鏈,我國電化學儲能裝備已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大量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等儲能系統出口到國外市場。
我國儲能特別是鋰離子電池儲能經歷2018年應用爆發的一年后,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儲能應用趨于平緩。總體而言,我國儲能應用還處于功能實證以及商業模式探索階段,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和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儲能的性能、安全等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成本進一步降低。技術標準在促進儲能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國內外標準現狀
2.1 國內儲能標準現狀
我國從2010年開始開展電力儲能標準的制定。目前歸口于全國電力儲能標委會管理的國家和行業標準31項,包括已發布或報批的27項;管理的中電聯團體標準47項,其中已發布或報批的29項。這些標準涵蓋電化學電池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儲氫、飛輪儲能等多種儲能形式,涉及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及試驗、施工及驗收、并網及檢測和運行維護評價等方面。
基礎通用標準方面:GB/T 36558電力系統電化學儲能系統通用技術條件規定了電力系統電化學儲能系統、儲能設備的技術要求;DL/T 1816電化學儲能電站標識系統編碼導則規定了電化學儲能電站設備標識系統編碼的要求,適用于由鋰離子、鉛酸、液流電池等電池儲能系統組成的電化學儲能電站設備的標識系統編碼。
規劃設計標準方面:GB/T 51048-2014電化學儲能電站設計規范規定了儲能電站設計時站址選擇、站區規劃和總布置、儲能系統、電氣一次、系統及電氣二次、土建、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給排水、消防、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勞動安全和職業衛生等要求;能源20180680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設計規范、能源20180682分布式儲能接入電網設計規范對兩種形式的儲能接入電網提出了設計要求。
設備及試驗標準方面:GB/T 36276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GB/T 36280電力儲能用鉛炭電池、GB/T 34131電化學儲能電站用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規范、GB/T 34120電化學儲能系統儲能變流器技術規范分別規定了儲能用電池、管理系統、變流器的規格、技術要求和實驗規則等內容;能源20180683電力儲能用超級電容器、能源20180684電力儲能用超級電容器試驗規程對儲能用超級電容器技術要求、試驗規則進行了規定。
并網及檢測標準方面:GB/T 36547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對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的電能質量、功率控制、電網適應性、保護與安全自動裝置、通信與自動化、電能計量、接地與安全標識、接入電網測試等提出了要求;GB/T 36548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網測試規范規定了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的測試條件、測試設備、測試項目及方法等;NB/T 33014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配電網運行控制規范規定了以電化學形式存儲電能的儲能系統接入配電網運行控制應遵循的技術要求。
運行維護評價標準方面:GB/T 36549電化學儲能電站運行指標及評價規定了電化學儲能電站運行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DL/T 1815電化學儲能電站設備可靠性評價規程規定了電化學儲能電站設備可靠性的統計及評價方法。
這些標準工作的開展,填補了我國儲能標準的空白,對于保障儲能裝置的制造、招投標、監造、驗收、接入試驗與調試、設備交接以及運行維護等工作有序開展,保證儲能系統在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國外儲能標準現狀
IEC在2012年成立了電能存儲系統技術委員會TC120,負責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相關標準的制定。該技術委員會成立了術語、單位參數和測試方法、規劃和安裝、環境問題、安全考慮5個工作組開展相關標準制定工作。目前制定和發布的標準見表1。
除IEC TC 120外,其他TC也制定了儲能相關標準,比如IEC 62909-1雙向并網換流器 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62619工業用二次鋰電池和電池組、IEC 61427-1 可再生能源儲能用蓄電池和蓄電池組 第1部分:光伏離網應用、IEC 61427-2 可再生能源儲能用蓄電池和蓄電池組 第2部分:并網應用等。
IEEE關注儲能與大規模電網之間的互聯,以及對各種儲能技術的系統要求,目的是為電網提供龐大的可用潛在資源。IEEE P2030.2“與電力基礎設施整合的儲能系統互操作性指南”旨在幫助人們理解儲能系統,為系統技術特點的界定提供指導性意見,以及指導實施如何將離散系統或混合系統與電力基礎設施進行整合,實現兼容使用。IEEE P2030.3“儲能設備和系統接入電網測試標準”旨在設立標準化測試流程,確保所有儲能技術和應用都符合互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