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116.疫情防控期間,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民航運輸企業穩定和提升國際貨運能力,支持范圍是什么?
答:一是支持航空公司“客改貨”項目,即對經中國民航適航審定部門批準航空器客艙內裝貨改裝項目(即通過客艙內部設計進行適當改裝,如拆除部分座椅、加裝貨物固定裝置等,以增加航空運力,以下簡稱客艙內裝貨改裝項目)給予資金支持;二是支持貨運航班項目,即對中外航空公司從2020年4月1日起使用客運航權執飛往返我國內航點(不含港澳臺地區)與國外航點間的不載客國際貨運航班(以下簡稱不載客國際貨運航班)給予資金支持。
117.疫情防控期間,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民航運輸企業穩定和提升國際貨運能力,支持標準如何確定?
答:一是客艙內裝貨改裝項目補助標準的確定。按照改造成本的80%予以補助,按飛機類型分成兩檔:單通道飛機每架最高補助80萬元,雙通道飛機每架最高補助145萬元。具體補助金額根據民航局核定的實際改造成本確定。
二是不載客國際貨運航班獎勵標準的確定。按航班飛行里程和最大起飛全重分為八檔,0.75萬元—6萬元/班(具體獎勵標準見下表)。獎勵金額按照疫情防控期間航空公司實際執行不載客國際貨運航班的航班數量和規定的標準進行核定。
118.疫情防控期間,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民航運輸企業穩定和提升國際貨運能力,具體申報審核程序有哪些,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一是資金申報程序。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及外國航空公司每月定期向民航局、財政部報送資金申請文件和相關證明材料。其他航空公司向企業注冊所在地的民航地區管理局和省級財政部門報送資金申請和相關證明材料,經民航地區管理局和省級財政部門審核后報至民航局、財政部。
二是資金下達程序。民航局根據有關數據,對航空公司申請文件及相關材料進行審核,審核結果報送財政部。財政部根據民航局審核情況和相關標準向有關企業和地方撥付資金。按照財政預算管理要求,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的資金列入中央企業本級預算,由財政部直接撥付。其他國內航空公司通過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方式下達,由地方財政部門負責撥付;外國航空公司的資金納入民航局部門預算,由民航局負責轉撥。
三是其他注意事項。各航空公司應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任何單位不得截留、挪用支持資金。審核中發現虛報、瞞報的,將取消公司申請資格;對于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予以處理。
119.為促進汽車消費,出臺了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答:為促進汽車消費,國家出臺了如下稅收優惠政策:一是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從事二手車經銷的納稅人銷售其收購的二手車,由原按照簡易計稅辦法依3%征收率減按2%征收增值稅,改為減按0.5%征收增值稅。二是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120.為做好2018年及以后年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2018年及以后年度保費補貼申請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重大技術裝備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戰略產品,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總體要求,為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應用,2015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保監會組織開展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通過在用戶訂購和使用重大技術裝備的風險控制和分擔上作出制度性安排,以市場化方式破解市場初期應用瓶頸,促進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
申請條件:制造《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內裝備,且投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險或選擇國際通行保險條款投保的企業,在裝備交付用戶、保單正式生效、累計保費滿20萬元后集中申請保險補償。申請保險補償的企業和裝備應符合《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銀保監會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財建〔2019〕225號)相關規定。
申請程序:裝備制造企業按時向。▍^、市)、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提交項目申請,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銀保監會、財政廳(局)按職責和權限做好初審和推薦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項目申報、審核等工作,并提出保險補償資金分配建議。財政部按規定及時分配和撥付保險補償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按照實際投保費率不超過80%給予保險補償。
121.為做好2018年及以后年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依法依規使用資金。中央財政資金下達后,各相關制造企業應依法依規使用資金,確保實現資金績效目標。獲得保費補貼的制造企業如在項目實施中遇到重大問題,應及時向。▍^、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報告。
跟蹤裝備使用情況。各相關制造企業可跟蹤投保裝備使用、出險等情況,向主管部門提供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情況和效果。
擴大政策效應、推廣應用市場。各相關制造企業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利用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強化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降低用戶風險,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應用,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