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開啟未來
許多海外的電站,沒人在現場維護,200MW甚至500MW的電站,只需要20人的運維隊伍。
這些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在智能光伏的推動下,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2019年,法電與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MASDAR)合作的Sasaka 300MW光伏項目,選用華為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電價只有1.786美分/kWh,折合人民幣0.12元/kWh,甚至低于國內水電價格,震驚業內。
至此,光伏的度電成本與運維問題都解決了,但新世界大門開啟的同時,華為又被委以新的重任。
對于法國EDN、意大利Enel等國際能源集團來說,光伏并不是全部。如何讓光伏業務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能源版圖是更重要的事情。
一開始他們選擇華為的原因是擔心其它中國的逆變器廠家業務不具備連貫性,后來他們發現自身整個能源版圖的戰略布局,也只有華為這樣的公司能夠提供相匹配的支撐平臺,尤其是5G、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的情況下,這些國際巨頭判斷驚人的一致。
巨人,需要另一個巨人伙伴。未來方向雖然明晰,但過程如何,其實誰都忐忑。在這樣一盤大棋之下,同行之人也須旗鼓相當。
這樣的客戶,橫跨多個能源形式和經營范圍,既投資要考慮新能源的度電成本,又要考慮電網的穩定性和綜合利用。上述的能源巨頭還積極推廣智能電表、儲能系統,以數字電網夯實新業態發展,源網荷儲協同,多站融合,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雙方已經開始合作針對下一代能源結構進行研究!斑@些研究許多都是針對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技術,過幾年可能會給行業帶來深刻的變化。”華為的研發負責人說道,“多域協同的范疇也從光伏產業逐漸向能源互聯網邁進!
能源的安全、穩定、清潔、低價四大要素正在通過新一代的基于AI引擎的光伏電站體現。如何最終解決新能源成為主力的優質能源?華為在業內首次引入阻抗重塑的AI自學習算法,融合動態阻尼適配算法,智能串補自適應算法、主動諧波抑制算法等多種領先并網算法,通過AI自學習動態地調整電站本身的電氣特性來匹配電網,使電網保持穩定,不脫網。引領光伏發電從“適應電網”走向“支撐電網”。
而這并不是AI的全部能力。
基于新能源發展帶來的能源革命,每個人都看得到卻無法準確描述,這場變革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以新能源為核心的能源體系,能源物聯網的搭建,乃至未來萬物互聯的世界……這一切至今尚未完全實現,同時充滿挑戰。而當這一切的復雜性超過人類極限時,萬物互聯中的能源神經中樞,必然由AI擔任。
所以對于華為和這些客戶而言,現在所做的一切,不只是為了現在,也是在鋪設通向更光明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