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充電樁建設正攪動汽車產業的一池春水,它讓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和燃油車的淘汰趨勢更為凸顯。然而,在這個高速創新時代,這一過程也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的充電樁是什么樣的?市場何時能夠成熟?為下一個汽車時代“充電”的時間將有多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優化能源結構和建設智慧城市的大背景、大主題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的提速,一定會助推新能源汽車淘汰燃油車的進程,并延伸出更多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因充電樁建設的發力而面臨格局的重構,必然引發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深度思考。盡管汽車產業在這個探索期面對的探索難度和速度將是空前的,但這種探索是中國乃至世界汽車業必定要經過的路徑,這種大面積大規模的探索也會引領產業出現超常創新的局面。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換電模式更加高效快捷
作為國內最早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運營的汽車集團,北汽集團開始之初就非常重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并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加快發展新技術、新模式。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與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更加高效快捷。新能源汽車進入換電站,只需要兩三分鐘就可以完成電池更換,比加油的時間還短。另外,購置成本居高不下是新能源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巨大障礙,而購置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就來源于車載動力電池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動力電池具有生命周期,一旦生命周期接近尾聲,二手新能源車的殘值就變得非常低。換電模式則將電動汽車和電池分離,消費者未來只需購買新能源汽車,電池可以采用租賃形式,這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并解決了新能源車殘值低的問題。
與此同時,通過電池的統一管理、集中慢充,還能有效保證充電安全與電池壽命。不僅如此,后期電池還可以作為儲能電池進行梯次利用,使整個產業鏈的運營形成閉環管理,從而大規模有效降低整個新能源車的使用成本。
徐和誼說,換電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國家的整個能源結構。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壯大,能源補給方面的瓶頸會侵蝕整個行業的發展,而換電車型能通過集中式充電形成分布式儲能,統一吸納風能、太陽能、水力等,從而推進整個能源結構變革。
充電不方便一直是制約私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很多消費者沒有固定車位,以及各個小區電能擴容等各方面的原因,私人充電樁安裝比較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北汽從2009年起就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進行了研發和實踐,將換電作為一種便捷的用電補給方式,解決用戶的痛點問題。
據了解,經過技術的不斷迭代,北汽新能源換電站的占地面積已從最初的數百平方米減至70平方米,換電時間也從3分鐘降至1分半鐘,而目前的換電價格是每度電1元至2元,下一步,換電價格可以降到每度電1元以下。這樣一來,將大大有利于個人消費者市場的開拓。如果加上換電技術的升級、電池梯次利用的價值挖掘、鋰電池成本不斷下降等因素,換電模式的規模經濟效應將更加突出。
據北汽方面預計,2020年底,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的換電站可滿足市區2.53公里的服務半徑,郊區5.6公里的服務半徑,便捷性近似于加油站。目前,換電模式的優勢已開始顯現,比如在經濟性方面,北京出租車采用換電模式后,日均訂單數量增長了25%,運營里程提升了38%,司機收入增加了30%。而在換電站運營方面,單個換電站的投入大概為300萬元左右,大概兩年半就能收回成本。這使得換電模式已具備向廣大個人用戶推廣的條件。
為解決標準化問題,實現更大規模發展,北汽新能源公司與寧德時代、SK、奔馳能源、奧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產業鏈伙伴合作,推動整個換電行業的標準化進程。
據了解,在換電模式相關的術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驗收、快換電池箱、電池系統接口、換電站、換電車輛安全性及評價方法等方面,北汽新能源已聯合產業鏈伙伴制定發布國家標準26項,行業標準18項。未來,還將共同致力于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價值重構與創造,覆蓋整車制造、能源管理、智慧出行等領域。
徐和誼認為,換電模式當下在公交車、出租車、物流車等領域的運行是成功的,是一個可以持續運營的好模式。到目前為止,北汽新能源公司已在19個城市建成并啟用了187座換電站,投入運營的換電車輛達1.8萬臺,已累計完成換電480萬次,換電車輛行駛總里程達到6.9億公里,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均屬領先水平。
徐和誼表示,在優化能源結構、建設智慧城市的大背景、大主題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會加快,而換電模式也將獲得更強的助力、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技術的進步,車電分離帶來的全新商業模式,也會在國內得到推廣,并延伸出更多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江淮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項興初:充電樁建設是構建數字化社會的風向標
為何充電樁能成為新基建重點之一?其背后的戰略意圖是什么?中國為什么花這么大力氣來推動充電樁建設?對此,江淮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項興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新基建下的充電樁建設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高質量發展,是保護能源安全的長遠戰略舉措,更是構建數字化社會的風向標。
項興初認為,新基建不僅是后疫情時代穩增長的重要力量,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這些領域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是邁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大國重器。
“充電樁建設納入新基建是必然的。”項興初說,作為新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充電樁是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基本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持續向好,選擇電動汽車出行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但充電這一環節的問題越發凸顯。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其規模和增速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對于未來千萬級甚至億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還遠遠不夠,因此充電樁建設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新基建下的充電樁建設也是保護能源安全的長遠戰略舉措。”項興初認為,每一個充電的節點其實都是一個能源交易的入口,未來充電樁行業必然越來越強調數據的價值。數據的價值關乎將來國家對能源整體的調度。此外,未來每輛電動汽車也是一個移動的儲能裝置,可以用來放電售電給電網,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以充電樁為主體的充電網絡將是充電物聯網的概念,數據在其中的價值不可估量。目前,充電樁還處在能量單向流動的初級發展階段,未來要推動充電樁數字化發展,進一步實現能量的雙向互動。由于充電樁更易于統一標準并快速推廣,最有條件成為未來能源互聯網變革中的第一個突破口。
近五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快速發展態勢,相關行業政策、標準體系也已基本建立,但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尚未明確獨立劃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在實際過程中又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電力供應,特別是在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稅收等方面缺乏與之對應的配套政策依據。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基建的發展,將有利于進一步明確充電基礎設施的產業地位,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能源供給保障。
項興初認為,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充電樁不僅是單一功能的新能源汽車補充能量基礎設施,還應是我國基礎設施數字化、信息化發展風向標。充電樁最大的價值在于一頭連接汽車強國戰略,一頭連接能源安全新戰略。充電樁建設不僅僅是要補齊發展中的短板,更為重要的是,充電樁還是信息樁、數據樁、網聯樁,能夠推進出行領域乃至整個社會實現數字化轉型。在實際的運行中,這一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眾多充電樁運營企業都將數據化、網聯化、智能化作為發展的著力點,都在積極搭建數據中心,推動車聯網、樁聯網加速融合,助力能源利用更加智能。
“充電樁的真正價值、真實潛力不僅表現在充電樁本身能夠直接帶動多少投資、形成多大規模市場上,更表現在充電樁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拉動作用、對能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以及作為智慧終端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促進作用。”項興初說。
在項興初看來,以電動化為主導的新能源汽車未來出行是可以預見的,伴隨這種出行方式改變的是能源結構的顛覆性變化,它不只是加油變成充電這么簡單,而是未來電動化智能出行和智能化的能源消費模式的變革。因此,充電樁不僅是充電設施,還是讓信息、數據實現互聯互通的平臺和載體。通過充電樁形成網聯化的信息網絡,可以實現消費者從人找樁,到導航查詢樁,再到數據算法推薦樁的進化,甚至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能源補給,從而大大推進智能化出行的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醞釀和重塑汽車產業大趨勢的一股重要力量。”項興初說,在汽車市場回暖和一系列消費支持措施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向好跡象。因此,作為新能源車企,應在充電樁領域進行前瞻布局。
據項興初介紹,早在2019年7月,江淮汽車攜手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一汽、星星充電,在江蘇常州聯合成立了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提供高質量的電動汽車,還將打通充電產業鏈的傳統上下游資源,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著力構建一個全新的智能充電基礎設施生態。